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时歌舞》第四章 河岸边上谈算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生抬起头看了看,没怎么在意,“走吧!”

“嗯!”沁儿答应了一声,脸色很不好。

在刚听到邱家马车的时候,杨生内心中的确有些波澜,不过也没太放在心上,同在雄州城,日后相见的日子还有,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胆怯。

两人与马车错开,马车的车帘似乎被挑开。

一张带着稚嫩的胖脸颊,从马车里面望了出来,一双小眼睛盯着杨生,好像在回想什么。

“那个……你是不是姓杨?”

杨生不为所动,拉着沁儿的手,像是没有听到这声音一般,渐渐走的远了。

“喂……我和你说话呢,你是不是姓杨?”

沁儿回过头,凶巴巴的瞪了一眼小胖子,转身拉起了杨生的袖子,心底有些紧张。不过当她抬起头看了眼杨生,发现杨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不疾不徐的走着,心下顿时安定了下来。

马车里面,小胖子坐了回去,脸颊上的肉似乎在发颤,“我和他说话,他竟然不搭理我,真是气死我了……”

“何必在意那些!”邱夫人握着邱连的手,摸了摸他的脑袋,“今天先生教的学问都记下了么?回头你父亲可是要考你的!”

“记下了!”邱连咕哝了一句,突然抬起头,“娘,据说那个姓杨的是姐姐的表哥?”

“这些事情你不要问了,他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你把学问学好了,以后能够出人头地的话,娘做什么都值了!”邱夫人溺爱的说了一句,回想起刚才杨生毫不在意的样子,脸色渐渐的沉了下来。

杨生已经走得远了,与沁儿沿着内城河道,一路向着张家赶去。

回到张家的时候,天色已然黑了下来。

吃过了晚饭之后,杨生便回了屋子。

点了烛火,稍稍的看了会儿书,便回到了床上。

杨生对于宋朝的认知,大部分都是历史的书写,现在这么直观的面对,还是让他觉得有些出入。好在邱若兰有家书局,在看书上没什么问题,否则真的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够让自己融入在这个世界。

即便是如此,杨生需要看的书也很多,好在他现在并不着急,倒也可以慢慢的看下去。

第二天的时候,杨芙夫妻早早的去了书局。

杨生带着杨沁儿,又一次的在雄州城闲逛起来。

经过两天的接触,杨沁儿变得更加开朗起来,话比昨天还要多了一些。

“公子,不要再往前面走了,前面那家是雄州城最好的酒楼如意楼……”

杨生抬起头看了一眼,看到前面那座酒楼,的确气势很恢弘,算得上是雄州城内少有的建筑。

“这里的客人很多?”

“当然了啊,这是最好的酒楼,客人多的时候能够排出去好远呢,我听说里面做的饭菜都特别香……”

杨生点点头,“有机会的话过去尝尝……”

杨沁儿眼睛亮了亮,“公子说的是真的?沁儿可是很能吃的!”

杨生回头看了看她,心头觉的有点意思,这丫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吃根本算不上什么,而且就她这个小身板儿来说,又能够吃了多少?

“公子,这便是布料行,里面的丝绸和针织品,我看着都流口水,穿在身上一定很漂亮……”

“有机会给你扯上两尺……”

“真的?”

“当然是真的……”

“公子,这边是咱们雄州成最大的春风楼……那里不是好地方,我娘说这里都是狐狸精,咱们还是赶紧走吧,别让狐狸精把你勾勒去!”

“有机会的话……”

“公子,你可万万不能去……”杨沁儿吓得拉住了杨生的手腕。

杨生这才回过神来,老脸不由的红了红,这春风楼应该是风月场所,在北宋这种风月场所虽然是合法的,但还是会遭人白眼。

“无妨,咱们又不怕!”

“公子,可不敢大意啊!我听说里面有一对儿双生的狐狸精,只要对着男子笑一笑,男人魂儿就没了,咱们还是快走吧……”

杨生笑了笑,被杨沁儿一直拉着走的远了。

接连几天的时间,杨生白天带着杨沁儿在雄州城里闲逛,晚上回到房间读书,这让他对雄州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北宋末年也有了一个浅显的认知。

几天的时间,杨生的身体渐渐恢复,早起的时候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恢复了一下身体的体力。

这天晚上,炊烟升起,两人再次路过城内河道,杨生再一次的停下了脚步。

河道岸边栽种着柳树,每一颗大概相隔二三十步,在柳树间坐着几名垂钓的老人。

杨生前世的时候,对钓鱼也有些爱好,只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有时间去放松自己。

这时候看着这群老翁垂钓,心底倒是觉得有趣。

“公子,好像多了两个老丈,昨天十七个,今天竟然十九个了……”

杨生随便扫了一眼,摇着头笑道:“哪里是十九个?明明是十八个。”

“怎么会?我数过了,怎么会是十八个?”杨沁儿苦着脸,又搬着手指仔细的数了数。

“其实不必那么费劲,每个柳树空档里三个人,一共六个空档有人,按照算术的话,自然是十八个人!”杨生笑笑。

杨沁儿搬着手指,看了半天,喜笑颜开,“还真的是这样,公子你可真厉害!”

杨生莞尔一笑,这在后世来说,即便是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问题,实在算不上什么。

“杨公子还懂算术?”

杨生本想离开的时候,一名老丈收了鱼线,回头诧异的看了眼杨生。

这老丈姓王,大概五十余岁,面色红润极有精神,身上的衣着不像是贫苦人家。

杨生这几天总能够看到这位老人家,所以偶尔开口聊过两句,两人算不上熟识,最多算是见过两面的熟悉面孔。

“略懂而已,算不得什么!”

王老轻轻颔首。

其实乘法口诀在古代早就出现过,当时并不叫乘法口诀,而是叫做九九乘法歌诀,不过大多数人对于乘法歌诀都不甚在意,所以在古时候懂得真正算术的人,并不是很多。

王老之所以这么问,一是出于好奇,二是觉得杨生是个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人,那更应该读些四书五经,哪里该去学什么算术?

“我家公子是不是特别厉害……”杨沁儿在一旁喜滋滋的问着。

杨生莞尔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王姓老者看了眼杨沁儿,也是摇头,接着叹道:“公子既然知道乘法歌诀,想来平时也多有研究,不过老夫还要规劝一句,算术虽然有用,但经义策论才是正途,万万不要因为这些旁枝末节而因小失大,否则前途暗淡,浪费了大好年华啊……”

杨生笑着,“学习经义策论是为了金榜题名,学习算术是为了开拓思路,在我看到都是学而有用,而并非是旁枝末节,所以这算不得是浪费时间!”

“哦?”王姓老者微微一愣,讶异的看着杨生,沉吟道:“公子是因为觉得学而有用,才去学的?”

“大致是这个道理!”杨生抿嘴笑着,“这世上大多的道理,都是因此而已,例如学习吃饭、学习经商,又或者是学习做官,都是学而有用才会去学,在我看来算术也是一样,对我帮助甚大,不但能够促使头脑更加灵活,也会让人思路更加开阔,对于读书有着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

“哦?”王姓老丈愣了愣,笑着询问,“那你说说,如何事半功倍?”

杨生沉吟了片刻,洒然一笑,“若是在算术上觉得难了,那就会觉得经义策论比较轻松,所以我略微学习一下算术,督促自己学习的经义策论较为简单,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经义……”

“哈哈……”王姓老人哈哈大笑起来,“还有这种说法?真是让我别开生面!不过说的也不无道理,厌恶一行之后,便会更喜爱另一行,这也算是一种督促……”

杨生笑着点头,拱手道:“老人家在此垂钓,晚辈这便走了,若有机会的话,再过来叨扰一二!”

王姓老者点头,脸上的表情有些波动。

杨生转身,带着杨沁儿一路向着张家赶去。

这还是杨生第一次,在人前说这么多的东西,所以对这位老人也有些兴趣。

“公子,你可真是厉害,那老头都被佩服你了……”

杨生眨眨眼,笑着说:“这算是哪门子的佩服?不过是相互讨论而已,也没什么的!若是真的和他讲起来,他佩服的会更多呢!”

“真的么?”杨沁儿满脸喜色,“我就知道公子厉害,而且我昨天听人说了,那老头是雄州出了名的先生,当初小姐还说过,如果能够在他门下学习的话,好多学问都会变得简单起来。后来听说邱家的小公子就在他门下学习,公子能够让他佩服,一定比他还厉害,对不对?”

杨生略微错愕,也没想到对方竟然是个教育工作者,而且还这么出名。

赶回张家的时候,杨芙夫妇已经赶了回来,两夫妻看到杨生之后,脸上立即浮现出笑容,不过杨生还是察觉到在杨芙的眼底,有着一层深深的忧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