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年离索浮生一梦》第十四章 虚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挂断电话,郭明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未来应该何去何从,一时间难以抉择。

眼下的收入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讲也算可以,但常年出差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像池大姐一样,都三十几岁的人了却仍要四处漂泊,流浪的人纵使赚再多的钱,终究还是没有归属感的。

回家考事业编呢?工作稳定,守家在业,最为重要的是作为小县城的清泉,房价相比大城市要便宜的多。要知道房子是压在当今年青人身上的第一座大山。

至于未来的发展如何,暂时在郭明泽的心里还毫无概念,不过如果发展的不好也没关系,大不了再出来,因为年轻就是资本。

郭明泽又征求了一番亲人的意见,母亲、哥哥、姐姐一致要求他必须回去考试。而丁晓佳呢?她没有意见,这些年不论他们遇到什么事,从来都是由郭明泽自己来拿主意。

如果路终究要走,那就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吧,郭明泽虽没有杀伐决断的野性,但一旦下定决心,就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

接下来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复习考试,只是池雪梅在失去这样一个心灵伴侣后,心中的失落一时间还难以平复。

考试的日子终于临近,郭明泽以回家补****为由向刘胖子请了一周的假,然后又花了三百大洋提着两瓶汾酒,匆匆踏上了回往东北的火车。

郭明泽的脚一踏上清泉,一股清风拂面而来,九月中旬是清泉一年中气候最为宜人的时节,街道两旁的绿化树郁郁葱葱,更有清江之水穿城而过,真如诗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之意境。

时下家乡的山光水色与山西的黄土枯沙形成鲜明对比,郭明泽顿感神清气爽,心想:“如果一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也算悠哉美哉了。”

张科长真叫一个热情,竟亲自驱车来车站接郭明泽。

郭明泽将两瓶汾酒递到张科长面前,道:“我对酒不懂,只知道汾酒是山西的特产,所以给您带了两瓶,还请您笑纳。”

张科长笑着说:“你看你,大老远回来一趟还拿什么东西呀,多心了啊。”不过他也没客气,将酒放在后备箱里,然后接着说:“咱们先去饭店,上次来你走的太匆忙,这次无论如何也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这是我的意思,更是局长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恭敬就不如从命了,如果太过拘谨则显的不够大方,而且正好借这个机会也可以了解了解有关这次考试的情况。

原来这次事业编招聘是清泉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以往一般是干部子女先以临时工的身份在单位工作个三年五载,等有老人退休空出多余的编制后,这些干部子女再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一个萝卜一个坑直接落实编制。

但近年来国家对编制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很多地方事业编招聘同公务员一样,也采取逢进必考的方式,因此清泉也逐渐在招聘制度方面扎紧笼子。只是不知为什么,这次招聘竟没有面试环节,换言之,只要笔试第一就可直接进入公示、体检、录用等环节。

这次招聘全市共设岗位126个,其中清泉国土局设有3个岗位,除郭明泽外其他两个岗位招的分别是土地管理和法律两个专业。

张科长说领导之所以对郭明泽的这个岗位较为重视,是因为从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经验来看,目前国土系统非常缺乏土地信息化方面的人才。

另外张科长告诉他,这个岗位报考了15人,所以竞争程度也不容乐观。

一顿饭能了解如此多的内幕,让郭明泽初次体会到了餐桌文华的好处——很多时候,在其他情况下无法深入的话题在餐桌上却更容易展开。

考试对于郭明泽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从小到大他已身经百战。

这是一张分值为100分的试卷,主观题60分,客观题40分。大致浏览一遍试题后,郭明泽顿时眼前一亮,因为所考知识点多为哲学、法律、历史、时事等,这些恰恰都是他当年考研政治科目需要复习的内容,所以原本规定两个小时的答题时间,郭明泽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他自信满满的走出考场,向张科长简单告别后,便赶回家看望母亲了。在家少住了两天,又急匆匆赶奔松江,去坐开往太原的火车。

不想郭明泽刚刚购完火车票,电话铃就响了,张科长在电话另一边高兴地说:“小郭,成绩出来了,你考了69分,成绩虽然不算高,但在你这个岗位上是第一,成绩将在人社局门前公示三天,如果无异议接下来就体检了。”

挂断电话,郭明泽高兴的几乎要跳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当母亲得知后不禁激动地落了泪,官本位的思想在这片土地早已根深蒂固,能吃上“皇粮”对于偏远的农村来讲更是莫大的荣耀。

据说那天母亲一夜没睡,她总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对逝去多年的丈夫说:“四个孩子我都带大了,我对的起你了。”

心情平复下来后,郭明泽不禁有些遗憾:“张科长竟然说我分数考的不高,看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啊。不过管他呢,即便别人答100分也不过就是第一名,和我答69分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又仔细的想了想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按张科长的说法三天后就准备体检,如此一来也不必回山西了,今晚先在松江住下,然后明天回家,接着就是静待体检通知了。”

于是郭明泽又退了火车票,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为了犒劳一下自己,所以他找的是一家宾馆而不是旅店。

这天晚上,郭明泽与丁晓佳聊到深夜,眼前似乎有无数彩旗在迎风飘扬,他为未来描绘出一副崭新的蓝图:“佳佳,你在这先干一段时间,等我回到清泉安顿下来后就买房子,然后把你接过去。我问过了,清泉的房子一平方米才2000多,100平方米的房子也才20万,要知道20万在北京连个厕所都买不到……”

翌日,郭明泽本想着直接赶回老家,可到了清泉后又忍不住想去看看人社局门前的公示成绩单。可到了人社局后,发现门前除了单位标牌外,其余什么也没有。

郭明泽不禁心里奇怪:“难道这里不是人社局?可单位标牌上又明明写着‘清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难道公示结束了?可张科长说公示三天啊?”郭明泽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今天是周末,人社局没有人办公,只有门卫有个守门大爷,郭明泽走上去问道:“大爷,这里是人社局吗?”

大爷正在低头扫地,看都没看他一眼,过了几秒才问:“什么事?”

郭明泽接着问道:“哦,我想问一下,门前不是贴着事业编考试的公示单么?怎么没有啊?”

大爷这才向他瞟了一眼,不无好气地说:“撕了,今儿一大早就撕了。”

郭明泽惊讶地道:“撕了?!不是说要公示三天吗?怎么这么快就撕了?”

无论郭明泽再怎么问,那看门大爷就像没听见一样,只是继续扫地,不再理会他了。

没办法郭明泽只好悻悻离去,但心里却不由得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莫名的不安驱使他不得不打电话向张科长一问究竟。

张科长吱吱呜呜地说:“这其中出了点插曲,很多考第二名的考生对这次考试结果不认同,认为人社局有泄题的嫌疑,所以很多考第二名的要联名上访,人社局这回可能也害怕了,一早就把公示单撕了,现在这事网上也开锅了,你自己上网搜一搜吧。”

听到这里,郭明泽基本明白了怎么回事:“看来这次考试的确有问题,不然人社局为什么要害怕?”

郭明泽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感觉世界上的怪事怎么都让自己碰上了。

他连忙就近找了家网吧搜一搜网上的舆情,这不搜则已,一搜着实吃惊不小。

有人已在清泉县贴吧里贴出公示成绩单的照片了,从成绩单来看,除了郭明泽等少数几个第一名的成绩没有超过70分外,其他第一名的成绩都在95分以上,而且最高分甚至高达99.5分,而第二名的成绩却基本落在五六十分的水平线上,第一名与第二名分差高达40分之多,即便傻子也看得出这其中的猫腻了。

郭明泽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次考试只设笔试而没有面试了,他也终于明白张科长在告知他成绩时所说的那句“你的成绩虽然不高”的含义了,与这些开了挂的第一名比起来成绩又怎能高的了?

郭明泽心里清楚,这张试卷虽然难度不是太大,但对于包含有60分主观题的文科考试而言,想答99.5分那也只能是个美丽的扯了。

网上舆论的确已经炸开了锅,第一名和第二名两大阵营的骂战仍在不断升级。

有的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有的说:“第一名甩第二名40多分,你们这是在**裸的侮辱别人的智商吗?”

有的说:“这个帖子大家要顶上去,不要让他沉了。”

还有第一名阵营的人站出来反驳说:“我参加过多次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考试,每次基本都是笔试第一,这次考试题这么简单,答90多分一点都不奇怪,是你们平时学艺不精还怪别人考的高,真是可笑!”

出了网吧,郭明泽不禁叹息一声,一场繁华一场梦,一场欢喜一场空。

不过心情虽有沮丧,但还不至于太过糟糕:“管他呢,考不上也无所谓,反正眼下也不是没工作,大不了还回太原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

当天下午郭明泽又回了趟家,当把事情原委向母亲、哥哥道明后,家人的心情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母亲首先开口说:“我就寻思这事不能是真的,这样的好事怎么能落在咱头上。”

大哥也愤愤地骂道:“他妈的,这事做的也太不光明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考第二名的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母亲喃喃道:“常言道‘小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事弄不好就这样了,考试成绩全部取消,大伙白考了。”

郭明泽劝道:“这事最终怎么收场还不好说呢,所以也别急着悲观,毕竟咱与其他第一名不同,我是靠自己实力考上的,无论怎么闹腾最终必须得给我个说法。”

他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他深知自己阅历有限,很多事情看的并没那么透彻。

郭明泽在家住了两天,第三天时又打电话给张科长询问事态的发展,得到的答复却是毫无进展。他在家等不起,没办法只能继续提起行囊再此赶赴太原,可他刚中转至松江,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是方静茹打来了电话,她带着满腔的怒火问道:“郭明泽,你在哪呢?”

“我刚到松江,正准备回太原呢。”

“你到底什么情况啊,你知不知道有人把你告到总部了,说你准备跳槽,回老家考事业编去了。”

“什么?!谁告的?”

“我怎么知道,总部让我通知你,太原那边你不用回去了,直接回总部办理离职手续吧。”

(未完待续……)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