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消尽重生》第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州这批货来的时候,陈沫正在院子里教弟弟识字。周围好几户人家都跑来围观了,议论纷纷。虽然这批货是在好几个厂家订购的,但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几个厂家联合起来,共同租了一个货车送货。

夫妻俩和货车司机一起忙着进进出出的卸货,忙了好几个小时才清点完毕,夫妻俩又花了小半个小时,抽查了这批货的质量,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和司机去附近的银行,给各个合作厂商结清了尾款。

第二天,夫妻俩每人背着一个大包、提着两大帆布袋,坐上了去市里的公交车。包里装的全是运动服、休闲服这一类比较不挑年龄的服装,鞋子占地,便没有带鞋。夏天的衣服不占地,所以别看只有这么几包,里面的数量可不少。几个包沉甸甸的,从家里驼到公交站牌这半小时的距离,差点没累趴下。

下车后,夫妻俩就近找了个市场一类的地方,占了一块空地,在地上铺了块破布,把衣服一件件的拿出来,随意堆放在破布上,连包装都没拆,便开始吆喝,“卖衣服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服、休闲服咧,老老少少都能穿啊。快来看看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他们做了多年的小贩,早已练就了厚厚的脸皮,大声的吆喝出来完全不会不好意思。这个年代对小摊小贩管理不严,城管也没开始流行,小贩们有一套自己默认的行为准则,他们向来都是先到先占地,后到的就只剩不起眼的小角落。

陈沫的父母来的比较晚,所以占的位置不好,不吆喝很难引起行人的注意。好在,这边几乎都是卖菜、卖水果、以及各种杂物的,并没有其他小贩买服装,没有竞争。不一会就翁上来了一堆老头老太太。

“你们这衣服都是新的啊,能拆开看看吗?”

“拆吧拆吧,注意别掉地上了,地上太脏。”

“老板,能穿上身试试吗?”

“这可不能试,大夏天的,人人都是一身的汗,你要是把衣服弄一身的汗,你又不要,我们卖不出去怎么办?”

“老板,这件衣服怎么卖?”

“那件是15的。”

“老板,便宜点啊。”

“阿姨,这些衣服可都是从厂里直接拿出的好货,全是好料子,我们赚不了你多少钱,大家就别讲价了。真的很便宜了,大家买就买,嫌贵就离开好吗?”

“老板,这是一套的吧,这一套多少钱?”

“那一套25。”

“老板,这件多少?”

“那件比较便宜,8块钱就行。对了,这里还有几件背心、大汗衫,只要4块啊。”

“老板,这件衣服有大码的吗?”

“你们自己翻翻吧,这里太乱了,我们顾不过来了。”

…….

这些衣服进价便宜,夫妻俩也没胡乱抬高价,几乎都只是把进价翻了一倍而已。但这已经比商店里便宜了太多,质量也不比商店里的差。所以很多老头老太太,一买就是好几件、好几套。夫妻俩带的这几大包,仅仅几个小时的功夫、就被抢购一空。有些人得到消息来晚的,止不住的惋惜,直到听见夫妻俩,保证明天还来,这才放两人离开。

夫妻俩原本以为,这些足够他们卖到晚上的,没想到这才不到3点就卖完了。两人边走边商量。

“老公,明天我们要多带一点,一般市场最热闹的是4、5点,大多人下班之后,我们今天可还没到正点就买完了,明天再加一点价格试试。”

“行是行,可是我们根本带不了那么多,家里虽然有个小三轮,但那只是一辆脚力的,骑到市里来可得两个多小时!”

“咱们买个车吧?那就方便多了。我前几天听李姐说,现在市面上出了一种新型的车,叫电动车,操作简单,价格也不贵。”李姐也是他们的邻居,一家6口人,三代同堂。夫妻俩在离小吃街不远的位置,开了家饭馆,生意一直挺红火。

“想什么呢!我们可都不会开车啊!”

“不会可以学嘛,都说很简单了。先去看看吧,看看又不要钱。”陈沫妈妈劝说道,“反正现在还早,不用那么着急回去。”

“好吧好吧,先看看。”陈沫爸爸服软。

当天下午,夕阳下山的时候,陈沫爸爸是开着带棚顶的电动三轮车、载着陈沫妈妈回来的,夫妻俩说说笑笑,氛围不错。陈辰兴奋的直往车上爬,直到晚饭做好,开饭了也不愿意下来,还是被爸爸亲自去抓回来的。

饭桌上,妈妈的笑容就没下去过,“你们知道吗,你们爸爸今天可闹了不少笑话,他问销售员车能不能淋雨啊,能装载多重的东西啊,怎么给车充电啊,没有驾照能不能开啊,这些问题也就算了,他居然还问这车如果撞树上或者墙上,车会不会有事。”妈妈说着,哈哈大笑起来,“当时那营业员就拿看傻子似的表情看着你们爸爸。”

爸爸一脸无辜,“这些是得问清楚嘛。”

“还有,还有,营业员教我们开这三轮车的时候,你爸爸不敢开,车子一点、一点的往前挪,人家营业员一直嚷嚷着‘快点快点’,他就是不敢”妈妈继续哈哈大笑。

“这不是第一次没经验,怕一不小心撞着什么东西嘛。”爸爸辩解道。

“你们爸爸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学会,我上去十分钟就学会了,怎么样?你们妈妈厉害吧!”妈妈一脸自豪的说。

陈沫和陈辰并不插嘴,只是专心的吃着饭,当两个安静聆听的小灯泡。今天的晚饭,尤其的香呢!

随后的一个月,爸妈每天早上拉着一车的货物出去,买完了才回来,或早或晚。他们一个市场一般只去3天,3天过后便会换一个市场卖。

他们卖的实惠,销量不错。眼看着快开学了,货物却只剩三分之一了,于是联络广州的几个合作厂商,追加了一批订单,顺便说了几件货物有瑕疵的问题,合作商也爽快的答应退换,问清楚了他们货物的型号,说是随着这批货一同发过来,瑕疵品交给司机退回来就行。

学校要开学了,陈沫父母也开始发愁了。小吃摊很赚钱,但也挺累的,卖服装没有那么累,赚得也更多。但如果就这么直接不要小吃摊了又不舍得,这可都是钱啊。思考许久,他们只能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请员工。

夫妻俩拜托张奶奶问问附近有没有人想找工作的,他们想请3个人来帮忙,工资绝对比市面上的劳动力高。

很快就来了几个应聘者,其中还包括隔壁的王奶奶。

原本夫妻俩是不想录用王奶奶的,毕竟年纪大了,他们这又是体力活。但张奶奶告诉他们,王奶奶丈夫身体一直不太好,干不了赚钱的营生,每月还要吃药,他们儿子又不孝,还常常来找老两口要钱,王奶奶靠着每天下午去菜市场卖菜,顶多赚点生活费,眼看着老头子的药要断了,这也实在没办法了,才想着做点什么赚钱,但年纪大了,也没人愿意录用。

夫妻俩想了想,还是留下了王奶奶,以及另外两个40多岁的大妈。商定了每人每月300块钱的工资,每天只工作7个小时,早班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三点,晚班是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只需工作学校开学的几个月,假期期间不上班、也不发工钱,但前提是他们要在这里干满两年才能离开。

这个工资高出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时间也短,条件不错,但两个大妈又觉得两年太长了,前几年一个月工资还只有几十块钱呢,现在都过百了,谁知道明年是不是会涨价啊。

夫妻俩只得承诺,明年涨多少他们就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多少,但如果她们没干满两年就想离开,必须赔1万的违约金。两个大妈当时想着,工资高、时间短,这么好的工作想干一辈子都来不及,怎么会辞职?于是,她们爽快的同意了,几个人在张奶奶的见证下,签订了劳务合同。

第二批货到了,学校也开学了,陈辰也被送去上幼儿园了 。只有陈沫还维持着每天练字、画画、去‘风声’看书的生活。

自从请了3个员工,陈沫父母的日子轻松许多。两个大妈轮班早班和晚班,和陈沫妈妈一起负责小吃摊的生意。王奶奶负责晚班时间和陈沫爸爸一起,在距离小吃街十几米的地方摆地摊,卖衣服、鞋子。再加上有了电动三轮车,货物搬运也变得更轻松、更方便。

俗话说,赚第一桶金难,钱生钱却很容易。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陈沫爸爸地摊上的服装和鞋子价格便宜、款式新颖,很受学生的欢迎,销量比之前在市场上卖的多得多。服装、鞋子几乎都是以进价的翻倍多一点的价格卖出的,所以利润是成倍的翻滚,陈沫爸爸追加订单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批量也越来越大,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环。让人眼红。

中国人民最强大的技能无非就是copy和跟风,不出2个月的时间,周边便陆续的多了好几家买服装的地摊,形成了竞争,抢走了一些客流量。

期间,其他小贩还有意无意的开始了低价的恶性竞争,还逼得陈沫爸爸也降价了一段时间。可惜的是,其他小贩并非同陈家一样是从源头拿的货,订货量也少,成本就比陈家的高,最终只能惨败,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生意,价格又升上了原有的水平。

不少观察出这场风起云涌斗争风波的学生都在心里默默鼓掌,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还觉得可惜呢。一直斗下去多好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附近有了买包包的小贩,买饰品的小贩、买文具用品的小贩、买生活用品的小贩。后来,地摊区与小吃街强强联合,形成‘夜市’,成为了学生们度过漫漫长夜的首选之地,热闹非凡。

有人欢喜有人愁。陈沫父母看见越来越多的存款,自然是高兴的。但亲眼见着生意有多火爆的两个大妈便忧伤了。

早知道摆个小吃摊,这么赚钱,她们还不如自己也弄一个呢,看周围的小贩都这么好的生意,她们怎么也能每天挣几十块钱吧?但一想起那高昂的违约金,她们便只能歇了这些不该有的心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