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世今生之千年之恋》第一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历七月是中国传统的特殊月份——鬼节。相传,在这个月份中,地狱之中的群鬼将会趁着地狱之门大开之际涌向人间,接受阳间的烟火奉食,直到七月最后一夜地狱之门重新关上之际,群鬼才返回地狱。

从七月初一的子时起(也就是六月最后一天的11点)至七月最后一天交过八月初一子时(七月最后一天的11点),这整整一个月中,人鬼就会共同生活于阳间;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月,死去的“人”才有可能从地狱之中返回人间,而不是在地府之中那“望乡台”上遥望着不可及的故乡与亲人;有时,恶鬼也会趁机跑到人间来作乱。

鬼,人死后的魂魄,飘渺无踪令人无法得知它们是否真的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所以有人认为这些是迷信。

在人间,有许许多多关于“鬼”的传说,更多讲的是“恶有恶报”,令人拍手称快。鬼,也成了令人又怕又惊的东西,“敬鬼神而远之”!

四川省丰都更有“鬼都”之称,传说人死之后,如生前曾有恶习,其鬼魂离体后必到丰都城去受苦。

&&&&&&&&&&&&&&&&&&&&&&&&&&&&&&&&&&&&&&&&&&&&&&&&

潮州,位于粤东韩江中下游,临近海边,风光旖旎,风情独特。潮州人特别相信“鬼神”的存在,所以也保留了“鬼节”、各地方的“赛神会”、各种忌讳与传说。清《海阳县志》便有“七月赛盂兰会,谓之施孤,又曰普渡”之记载。

作为一名新社会的新新人类,陈飞烟还是相信“鬼神”的存在,也许是因为受了传统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吧。陈飞烟家住在市郊,上有爷爷、奶奶和双亲,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在潮州这块存在着传统习俗的土地上,她算是特殊的,像别家人,他们拼死拼活只为了生个男孩以传香火养老,谁会生个“赔钱货”呢?

爷爷是学医出身的,可惜他不喜欢当大医院的坐堂医生,也很少给人看病,充其量该算个“赤脚大夫”吧,可是还是有些人从大老远地跑来求医;奶奶看不惯爷爷的性子,整天念他,烦到现在爷爷下决心不将医术传下去了。

陈飞烟一想起这个,她就大叫“不公平”,她挺崇拜那些“白衣天使”的,可惜哪!

十七岁的她即将参加中考了,她还是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复习功课,趁着星期天放假的大好时光,她决定懒床了!

激烈的中考她觉得自己没有那份“体魄”和勇气去闯过关,反正她的学习成绩一向在“及格”与“不及格”的边缘上挣扎着,命由天定吧!

她一向特别相信“命运”的,如果她注定此生无能再读下去,她也只有认了,乖乖地认命去找份工作以求养活自己,而不是混下去,谁叫她就是没有遗传到上辈人的“读书命”呢?

依在枕头上,陈飞烟捧着一本书懒懒地复习着功课,只差没重新回到睡梦之中去。过几天就要中考了,可是她还是没有紧张的心情和气氛,只差是丢掉课本准备去玩了。

她也知道从上初中到现在,她都是无心读书,千怪万怪都要怪那个怪梦!从十五岁那年的夏天,快要放暑假前到重新回到学校前的这段时间里,她都会做同样的一个梦,致使她对那个梦的印象十分清楚,快被它给逼疯了!

同样的梦,同样的情景,同样的话,让她觉得快要崩溃了。天呐,她到底招谁惹谁了?!都三年了,这样的折磨她还能不能活下去呀?到何时方休?!

无言问苍天!可惜上天不应!

一片白茫茫的迷雾之中,她跑呀跑,就是看不到尽头,也不知道身在何方,吓得她都快呆了。明知道这只是一个梦,她还是禁不住在害怕,她甚至已明白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她停了下来,周围还是一片看不透的迷雾,她发觉自己无法发出声音,不管她喊得多大,然后她无助地蹲了下去——哭了——在梦中,她做了这辈子最丢脸的事,那就是她害怕得哭了!她无法控制住自己,即使她在清醒的时候不停地警告过自己——一声轻轻地叹息在死静中响起,是那样的忧郁,甚至带有些悲伤,让她忍不住抬起头四周张望。她站起身子,擦拭去腮边的泪珠,朝着那叹息声的方向走去,不知走了多远,白茫茫的雾中出现了一个黑色的身影,是一个人!但一同以前,她却再也无法前进,前面似乎被什么东西挡住了让她无法再向前走。她拼命地叫喊却依旧无法发出声音。此时,又一声轻叹声从前面那个人口中逸出,依旧是忧郁与悲伤的情感。“孽畜!你依旧迷恋红尘,不肯潜心修成正果?!”一个苍老却慈祥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震撼人心。回答他的是一个充满磁性悦耳却又显得很冷漠的声音:“就算再过一千年、一万年,我还是会候机出世,凭你又能阻拦我多久?”“孽畜,你依旧劣性难改?须知你非凡人,不可动凡心,违反天规罪大恶极。如非看在你的修为已通天,还能容你至今日?!”“你无法将我的魂魄打散,我无法逃脱出世,这一切都是心知肚明的,你用不着唱戏了!这一千多年来,你的功力将我之魂囚在这里,早已是精疲力竭,用不着多久,你的功力就会大减,到时的你又能奈我何了?”“为什么你就不肯潜心修炼?依你之能,这一千多年来足可斩断孽缘修成正果,登入仙藉的!”“玄武,你不必再讲道了,这千余年来我所受之罪,在我出世之后将会原数奉还,到时你们四方神一个也别想逃脱!”“孽畜,你就不怕遭天遣吗?依你之能,是能摆脱轮回之苦,但凡人始终都是凡人,生老病死及轮回六道都是必经之路,再说凭凡人之力,能在经过一千多年的诸次轮回后还记得一切吗?”“闭嘴!”随着一声愤怒的吼喝声,她也从梦中回到现实……

陈飞烟用力地合上书本,该不会是现在的连续剧看太多了吧?哎——一、两次还可以这么解释,但一连三年就不好解释了!

孬命!都害得她睡眠不足了!

等等!陈飞烟飞快地坐了起来,冲下床直接冲到外面大厅的书柜前,左找右寻她脑中刚捕捉到的一点点信息,顾不上去刷牙洗脸,连长发也顾不上梳束起来。

“……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为人世间东、西、面、北四个方位的保护神,守护着人间的安宁、平和……”

陈飞烟捧着这一本破得快不成样子的烂书,困扰地眨眨眼睛,怎么到现在她才注意到那个梦中出现的一个名字——“玄武”?!不会就是这个“玄武”吧?等等!这关她什么事?凭什么这两、三年来害得她睡不好觉?还有,那声音很好听的男人又是谁?为什么那个“玄武”……

一大堆问题接踵而来,怪怪地!陈飞烟拍拍头,她只是个平凡的人,管这些干什么呢?当成一个梦呗!

爸妈都在外地工作,爷爷、奶奶也在老屋住,偌大的一幢楼成了她一人的天下,她住在三楼,二楼是爸爸、妈妈回家过节住的地方,楼下是厨房的客厅,四楼是空荡荡的一个大厅,四楼上的天台还有一间房,被她当成杂物室放置杂物了。

打开电脑播放歌曲,她跑进洗手间刷牙洗脸去,然后再提水到阳台浇花,草草吃了点速食面就关了电脑准备复习功课。

天知道,她最近可真的称得上是凄凉悲惨!数学、英语是她这辈子的天敌,能考个及格那大概是撞运的时候,通常不会死得很难看就该谢天谢地谢谢诸方神明了!更何况还有化学、物理,她这次真的准备死得很难看!

考试!考试!不将人“烤”死才怪!

一想到考试,她就开始想骂人了,她可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什么就一定要学英语呢?美国、英国有什么了不起?中国的人口占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凭什么中国人就得学英语,哪时听到外国人将中文定为主科书了呢?标准无奈~~

她这辈子就是和英语过不去,更有可能将它当成生死之敌,以示自己的“爱国心”有多强!

陈飞烟嫌恶地瞥了一眼桌角的英语书,她倒宁愿啃着政治或难懂的古文,其它的都是她的弱科,不提也罢!

结果~~

“考得怎么样?有多大的把握?”成了老师、家长与同学之间最常提起的一句话。在考完所有科目后,陈飞烟摆明不想再提起有关考试的话题,得着书包溜人了。

欲哭无泪呐,除非这次她撞运了,否则别指望再读下去了!

整整一个星期她呆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外什么地方都不想去。她倒不是还在为那些“陈年旧事”伤心,而是懒得出门。也许是因为所有的精力早已用完了,她现在正是在修养的时期!

睁开双眼,陈飞烟呼出一口长气:很好,终于回到了现实。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那个离奇的梦也不知还要纠缠她多久,但她心中却有丝丝的不同,只因为梦中的那两个“人”!

在梦中,她依旧很害怕,怕那未知的命运。

醒来的时候,她对这个梦很亲切,必竟它随了她三个夏季。

她说服不了自己忽视它的存在,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也许,是因为梦中的那条身影让她好奇;也许,是因为两“人”的对话让她好奇;也许,是因为……

陈飞烟扯开身上的被子,盯着帐顶发呆,脑中一片混乱的她依旧沉思在那个梦中,让她禁不住地好奇那个身影的真面目,想起那好听的声音,那忧郁的叹息声……

不知为什么,她对那忧郁的叹息声总有种不一样的情绪,在她内心深处也有一种陌生的忧郁,让她不安。

她对“他”感到不忍与可怜,只因为那忧郁、悲伤的叹息声,“他”似乎有太多太多的心事无法说出口,转而托之于叹息;也许“他”真的奶孤独——

如果,假设这个梦在现实之中还存在着,那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会是什么意思呢?那“他”会是什么呢?鬼?妖?魔?

陈飞烟没辙地深叹,抱歉得很,她的数学一直不及格,论证法她是永远也不会使用的!

这个梦似乎已成了她的一部份,从来就不大会幻想的她,还是为它而感到好奇,这与她并无关,为什么一直纠缠着她?上天不会是因为她很少拜神拜佛而惩罚她的吧?

苍天呐!她都很诚心的啦,只差像唐僧一样遇佛拜佛,见庙拜庙了!至于供品嘛,她还是消费者,老妈有上供就算啦!

呵呵,这好像对诸路神仙的不敬哦!

陈飞烟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动了不该动的东东,所以哪路神明发怒了,或是哪路“好兄弟”生气了?

支撑着沉重的眼皮,哈欠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打,但还是睡不着,天知道她最近很惨,无聊得要死了!

&&&&&&&&&&&&&&&&&&&&&&&&&&&&&&&&&&&&&&&&&&&&&&&&

潮汕每年农历七月这一个月,盛行“施孤”民俗活动,即给孤魂饿鬼施舍食物。清《海阳县志》便有“七月赛盂兰会,谓之施孤,又曰普渡”之记载。“施孤”活动一般为:农历七月初一子时(即六月最后一天的11时交至七月初一1时),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置放各式各样食物,焚香遍插每一种食物,并焚化纸锭、冥衣冥镪,俗称拜“开狱”。这天地下阎王把关在阴司监牢里的孤魂饿鬼统统放出来,去吃食民间施舍的祭品。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用同样的方式祭拜,称为拜“禁狱”。这一天,阎王又把那些孤魂饿鬼统统关进监牢里,施孤活动至此结束。在此期间,还有两次活动,一次为七月十五中元节日,这一天除家家户户祭拜祖先外,还要施孤;另一次是各乡、社或地段,自行选定一个日期进行施孤(有的与中元节合一),这次活动称为某地“施孤正日”,即所谓“盂兰胜会”,礼仪十分隆重。除了各家各户备办祭拜的礼品要特别丰盛外,当地还集体高搭采台,聘请僧人做清醮诵经、普流孤魂。采台左侧,用竹、纸扎塑一尊数丈高的白衣大士化身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称“孤王”,以制服孤魂镇坛;右侧设无祀孤鬼之位;四周纸制幢幡低垂,阴森姜冷,令人有置身鬼蜮之感。施孤的采台,俗称孤棚,拿到这里祭拜的礼品,祭后则散发给穷人或让人抢夺,俗称“抢孤”。现在潮汕城乡七月施孤活动还很流行,不过大多简化了。潮汕盂兰胜会的活动还影响到马来亚、泰国、印尼、港澳等地,凡有潮人聚集的地方,至今此民俗活动仍很鼎盛。(摘自《潮汕风情网》)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这是佛、道两家的盛大节日,“中元节”是道教之称,而佛教称之为“盂兰会”。因为七月为鬼月,佛、道两教为弘扬佛、道两法,超度众生,在这天晚上必会上供供八方孤魂野鬼享用,还念经摆法场超渡它们。

所以,绝对是人鬼共存!

这个月中一不小心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东,也不用大惊小怪,也不用到处宣传说阁下有“阴阳眼”,那纯属正常现象!

今年还有个闰月,正好是闰七月,听老辈人说闰七月的年份是多灾多难的。可不是嘛,今年到处都有灾难发生,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似乎一脑子往人类头上倒!战争、讥慌、台风、洪水……人类不知是在毁灭自己,还是在改变世界。

打开电视机,不是“陈水扁”就是哪里受灾。陈飞烟直摇摇头,简直将天下姓“陈”者的脸面都丢光了!陈水扁在她心中比美国还要讨厌,大概可以荣登榜首了,真愧为陈姓!古代好像有个什么“岳飞墓前愧姓秦,秦桧以后少叫桧”之说,那“陈水扁”之后呢?呵呵,她这么说好像对不起她上头的列祖列宗哦,幸好她与那个“陈水扁”不会是同一个祖先的!

陈飞烟关掉电视,伸了个懒腰站起来,她是十极无聊才会吐那些垃圾语言的啦!

今天早上要祭拜祖先,下午拜各方游鬼以求平安,这些都不关她的事,过去上柱香就完事了,她还准备进市区走走哩!

说到进市区,她还真想不出去哪里好。去逛下书店,然后该去哪里度过整个下午这段难熬的时段呢?

中心广场?!打死她也不去!

滨江长廊?!还列在考虑之中。

潮州八景,她这个正宗的潮州人几乎都没去过,说出来非笑死人不可,没人会相信的。哎——那时因为她实在没时间去了,她宁愿呆在家里看书、上网,去看潮州八景是在浪费时间加金钱,她决不会去做那种蠢事的!

整个潮州市内,也许只有滨江长廊喜欢去,中心广场人太多了,而且还是情侣为多,她不宜去的。长廊就不同,她喜欢独自一人立在韩江边,看着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吹着风自个儿瞑想着。

长廊全长大约三点六公里,一个来回不将人累个半死才怪,但她还是喜欢这样慢慢地走,从南桥进入滨江长廊,走到北桥折入西湖,然后就坐公车回家,一个下午就这样完了。

因为七月是鬼节,整个潮汕地区的人都有拜鬼神的传统,潮州市内的街道两旁都插着香烛,听说是为了引各路游鬼之用,让它们能品到供品。各家各户都将供品放在地上,上香乞求保全乡全家平安无事,然后烧化冥币。

陈飞烟摇头叹气地下了公车,这时候挤公车实在是不智之举,不过她可不想等会自个儿走回家哦!让她高兴的是,现在的长廊显得有些冷清,保证她会玩得开心的。

步上石阶,陈飞烟开心地跑上城墙,宽敞的城墙上更是冷清,大概还真找不出一个跟她一样无聊和特别吧。

下水门、广济门、竹木门、上水门,四座楼阁会被上锁了,扫兴!陈飞烟趴在城墙上的凹区向江面看,如非碍于她是女儿之身,早就爬上去坐了,还在这干站着呀。

潮州八景在这韩江边就占了七景,也可以说这潮州八景都与韩江有关联。

龙湫宝塔、北阁佛灯、鳄渡秋风、凤凰时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西湖渔筏、湘桥春涨等八景各有特色,呵呵,当然这些都是她从书上a来的了。

龙湫宝塔,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18年——1585年)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早时稀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为七层八面砖结构,高47.72米,基因46.6米,塔门朝西北。凤凰塔独特之风采,引起历代名士的赞美:“船如梭,横织江中绵绣;塔作笔,仰作天下文章。”关于龙湫宝塔的故事:相传明万历年间,潮州知府要在韩江两岸各建一座塔以镇湍急洪水。据说承建这两座塔的是潮州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和他的头手徒弟。师傅为了试一试高徒的功夫,决定各承建一座,各自设计,各自施工,师傅自己包建凤凰塔,徒弟包建三元塔,两座塔同时开工,进度差不多。塔快建成时,过往行人多数称赞徒弟的三元培,没有人赞赏师傅的凤凰塔。师傅不解,就坐船到20多里的江东圆山看那三元塔。他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确实挑不出毛病。他表面虽说连连点头,内心却妒嫉,于是找到徒弟说:“塔封顶那天,你我都不能从楼梯走下去,得各显神通从塔顶跳下去。”还择定了跳塔的时辰,做徒弟的只好点头答应。约好跳塔的前一晚,师傅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把伞拿出来,将其中一把叫妻子送到徒弟家里,让徒弟明天打开这把伞从塔顶住下跳。妻子接过雨伞,她心里清楚丈夫平素的为人,艺精但嫉妒心强,她猜丈夫没安好心,便打开雨伞检查,果然是做过手脚的。她于心不忍,吩咐徒弟一定要换把漳州产的好伞。第二天,两座塔的下面围满了人,观看师徒两人跳塔。时辰一到,徒弟定神打开一把新雨伞,从三元塔从容跳下,人徐徐着地,没受半点伤。师傅因心中有愧,迟迟不跳,围观的人以为他害怕不敢跳,就一齐喝倒彩。他心一慌,往西边韩江里跳,竟忘记打开雨伞,倒栽到水里,幸有船老大救起他,才捡回性命。这只是人们对潮州工艺大师的昔时斗艺,互不服气所编造的传奇。

北阁佛灯,是指金山东面的北阁景区与北阁佛灯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古城墙在此揽绕金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幽深,东临急转直下的韩江流水,高览低俯均是别致的景色,堪称岭南一绝。凳临北阁,北堤上“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和“龙湫宝塔”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迎澜亭为景区人门第一景,圆攒尖式亭体,亭顶辅以黄琉璃瓦,亭内安环形石凳,可供游客小憩。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匾:“迴澜亭”,并重书请人姚竹园对联:“折地河声奔足底,脱天峰影落城头”。韩江楼背倚城廓,面临韩江,楼高二层,面宽三间,俄棚屋面装点金黄瓦片,红柱丹墙,雄伟壮丽。著名学者饶宗颐为其题额“韩江楼”,并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自己;义勇垂,两间干不眼,既此便是青天”。楼中重塑关羽、关平、周仓组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玄天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梁大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巍峨壮观。著名书法家秦乌光为其题颇:“玄天阁”,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洛地维”。阁中重塑玄天上帝立像一尊,披发仗剑,威风凛凛。阁北侧高耸石佛灯塔,座高7米,仿唐代的石经幢造形,三层六角,四周雕饰佛像、莲花、云纹。北阁佛灯指从前悬挂在阁前桅杆上之灯。昔日夜间灯光远照,江面从韩江上游十五里处的鹿湖,下游亘到江东急水三元培,陆路东从饶平樟溪的南武栋,南到潮安的浮洋镇,均可望见灯光,成为江上夜航的标志。该段韩水急转折变,来往船只,看到航灯,聚精会神,悟知潮州府城在即,流急须加小心,虽处危临险,却安然无恙。行船的人便归功于桅灯的明指暗示。民间传说是从前京城的皇帝夜晚熟睡,忽被佛灯照亮了龙床头,醒后认定是潮州的北阁的桅灯。从此北阁的桅灯从航灯到神明灯,最后晋升为佛灯。登上北阁景区的顶端,仁立古城墙北端的“观澜亭”上登高眺望,顿觉心胸开阔,天地浑然一体,有“衔远山,吞韩江”之气势,山川美景尽在眼下。景区山上的古井是号称“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史载:“井深百余丈,可饮万人”。井径3.8米,围12米,深18米,全井容积可达204立方米,比广东省内在此前发现的最大连平县的“仙人照镜井”的容积(63.8立方米)超过2倍多,该井始建年代尚须进一步考证。但这口古井却隐含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清顺治九年(即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明东阁大学士兼礼、兵部尚书潮人郭之奇策动全潮反正,潮州总兵郝尚久响应反清复明。为了抵抗清兵进攻,郝尚久在金山顶上筑坚固堡垒,积粟储械。后因内姆王安邦投降,清兵突至,郝尚九与其子郝尧措手不及,眼看着潮州城陷,只好同投古井而死。

鳄渡秋风,是指潮州城外北堤中段的一个古渡头,叫鳄渡。该段江面宽阔,沿江堤边木棉树挺拔伟岸,昔日金秋季节,渡船来往于两岸,可以一面风使三面帆,一幅“轻舟渺渺道清风,载向西来载向东”的秋风送帆美丽景观。据说韩愈当年到潮州后,深知民之疾苦“皆口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亲自去观察后,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并叫他的部属秦济杀了一猪一羊,到北堤中段鳄鱼经常出现的地方,点上香烛,宣读祭文,限期叫鳄鱼徙归大海。当时,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鸦雀无声。只听韩愈严厉宣布:“鳄鱼!鳄鱼!韩愈奉天子命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上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惩不贷。”宣毕将祭文焚化连同猎羊投入溪中,拜祭鳄鱼。相传,当日拜祭了鳄鱼,晚上恶溪骤起暴风雨,雷鸣电闪。数日后,溪水尽退,鳄鱼不得不迁徙去大海。宋以后,潮人崇祀韩愈,便把秋风送帆的特有景色“鳄渡秋风”作为潮州八景之一。今在古渡口堤上建有祭鳄亭,整座亭用花岗岩石建造,双层四柱,回廊栏杆,端庄且典雅。亭内设祭鳄台,题书“鳄渡秋风”、“祭鳄台”匾额。其中一联日:“佛骨滴来岭海回而增重;鳄鱼徙去江河自此澄清”,另一柱联为:“溪石何尝恶;江山喜姓韩”。亭中有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鳄鱼,脊背上坚载大石碑,正面刻韩愈《祭鳄鱼文》全文,背面刻《鳄渡亭碑记》。历史上唐代韩愈祭鳄之后,在一段时间内韩江不再出现鳄患。然而,潮州的鳄鱼并没有真的绝迹,以后又出来祸害乡民了。宋真宗成平二年(999年)陈尧佐被贬做潮州通判,恶溪上又出现了鳄患,在硫磺(即今日丰顺县馏隍)一个姓张的十岁孩童.被鳄鱼用尾巴卷走,拉到溪中吃掉。小孩的母亲在岸上号陶大哭,欲救不能。这事传到潮州,陈尧佐听了,心里难安,赶快派人去捕杀。当时有人劝他学韩文公写一篇祭文,杀猪羊到溪边去祭鳄鱼了事,以免鳄鱼再行凶吃人。陈尧佐却说,我没有韩文公那么德高望重,不能感化鳄鱼,我的文学修养也没有韩愈般高深,写不出《祭鳄鱼文》那么好的文章,也决不能祭走鳄鱼。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鳄鱼抓来杀掉。终于,在有经验渔夫的指点下,百名勇士用马尾棕打了绳索,再织成捕网,把鳄鱼捕捉。陈尧位叫人把鳄鱼抬到街市中,自己写了一篇《戮鳄鱼文》,宣布了恶鳄的罪状后,把鳄鱼当众杀死。陈尧佐杀鳄鱼虽然没有韩愈祭鳄鱼那么出名,但他却是史上真真正正除了鳄鱼的人。潮人没有忘记他,设了“三王公庙”祭祀陈尧佐,称其为护灵王公。

凤凰时雨,从湘子桥西端,沿着韩江堤岸的江滨公园南下,然后踏上韩江大桥东行300多米的仙洲引桥下。凤凰时雨,古时又称“凤台侍雨”,也有人说是“凤台时雨”。这些均是文人墨客对凤凰台景色的喜爱而对这个景观的雅称。古凤凰台的由来,传说是凤凰山上的凤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的景色,经常到这个江心绿色的沙洲栖息、游玩。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清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鼎盛,风物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并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在凤凰洲筑建一座十余丈高的石台,命名为“凤凰台”。自此,这里成为游人徘徊难离的名胜。现在的凤凰台是个古式台榭建筑,四角方正的亭子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形式朴实古雅而又雄伟壮观。中台基上刻有“凤凰台”三字。原台亭朝南处有一块横匾,书写“中流砥柱”,朝北上槛题写着“有凤来仪”牌匾,现修复时原匾改嵌在凤凰台西南基壁上,这“有凤来仪”书匾人杨寺南,是清末潮州知名书画家。昔时,游人到此凭台眺望,但见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放眼心旷神恰。衔远山,凤凰山脉婉蜒长灵气;吞韩江,凤水南频滔滔酿馥香。近望穿湘桥南来的江水到台边,飞溅起阵阵浪花,又一分为二,流入海口,犹如唐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境。夏、秋登台,这里清风习习,江风吹拂,暑气顿消,特别是乍晴乍雨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更为可观。时而薄雨绵绵,韩江水面,烟花淡淡,帆影片片,湘子桥上烟雨蒙蒙,亭台依稀,仿如海上集市。仰视笔架山巅轻云抒卷,雾锁楼阁,仿似蓬莱仙境。时而晴云烈日时雨骤临,好像万斛银珠,从天抛洒,大珠小珠落凤台。此时,斜雨与阳光交相辉映,又如千幅七彩的珠帘悬空摇荡。转眼天气晴朗,四望群山如洗,碧绿摇翠,景色清新,沁人肺腑。这般令人神往的绝妙景致,便是“凤凰时雨”景观的真实写照。这凤凰台景区,自明侯必登始建台之后,明清两代历代官吏和地方绅士,先后在此倡建了“十相祠”、“凤台书院”、“文昌祠”、“龙神庙”、“天后宫”、“镇洪寺”、“鲁公祠”、“周公祠”及“奎阁”等十多处景物,但这些景点因年代变迁,多数踪迹全无,惟有凤凰台、奎阁、天后宫等因风景绝妙及人文昌盛之标识,屡毁屡建。到民国初年,时任潮安县长的林修(又名林一足)还重建了凤凰台,当然其规模较小,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式的水泥构件的亭台。每年“九月九”,风筝满城跑的时候,这里的沙洲上常常聚集了潮州各地的“风筝”在这里竞赛比美。有制作风筝的工艺名师,放飞着“龙翔”、“蜈蚣”及“鲤鱼”等形状各异的风筝,也有小孩自扎自制的“风琴”(潮州音)在邀游蓝天。那时,天上地下人走风筝飞,牵线系人心,若风筝断线,那“嘘——”的一声,不知要使多少风筝爱好者的心弦扯断。而今,当地政府以“旅游旺市”为基调,不惜斥巨资修复了凤凰台、奎阁及天后宫等景物,并配套了大门、连廊、宝石斋、音乐茶座及绿化带等,将其建成融览胜观光、消闲避暑。游玩品茗的凤凰洲风景区,并请潮籍汉学大师饶宗颐题写了“凤凰洲公园”之名。

韩祠橡木,韩文公祠在潮州市韩江东岸笔架山麓,为纪念韩愈而建。原韩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年),知州工涤迁至城南七里,苏轼为其撰写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庙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常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建于此,遂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调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韩文公祠倚山临水,环境清幽。回柱三门石坊上书刻着“韩文公祠”四个字,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右侧,辟建近百米碑廊。从国家各级领导人和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近500幅墨宝中,选404幅,勒石镌刻,与祠内古碑交相辉映,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韩文公祠是一座肃穆端庄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韩愈像,两旁塑侍从张千、李万。祠内石柱镌刻对联、四壁环生历代碑刻40面,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

金山古松,金山古松与金山摩岩石刻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金山古松是潮州八景之一,原名马丘松翠,因南宋景炎三年间(1278年)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卒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而死,发自鸠”,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墓碑书“宋摧锋寨马公阖宅全节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原松柏已苍老,现代之以两株参天古榕,也有人称之为“金山古榕”。清代爱国诗人丘逢甲曾游金山,于金山一小亭题下一联:“凭栏望韩夫子祠,如此江山,独让前贤留姓氏?把酒吊马将军墓,奈何大地,竟将残局付英雄”。明嘉靖十三年(1537年),潮人追奉马发为“金山圣王”,并于金山巷口建“忠节坊”。坊几经修复至今尚在,是府城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金山摩石刻于一九八四年文物普查时仅存三十题,虽然如此,但其内容之丰富,历史价值之高仍不可低估。这些石刻中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题刻,有宋大中祥符间知军州事王汉辟金山的《金城山记》,有至和年间的《郑伸筑城记》,有元王用文平息兵乱的《阳兵乱》等重要纪事题刻,此外还有朱熹笔迹“拙窝”及元代“清晖同趣”、明代“凤台壁立”等风景题词、科举题名和题诗石刻,金山摩岩石刻既是潮州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金山景区的书法大观。

西湖渔筏,潮州城西郊有西湖依傍在葫芦山,山水相衬,风景十分秀丽。曾有一外地的游客,游过西湖,感叹说:“家乡无此好湖山。”,山上还有人题刻“湖山图画”,西湖景色之美由此可见。潮州西湖风景区由葫芦山和西湖两部份组成。自唐宋以来,直至今日,潮人习惯在工余休闲之时,到西湖品茶“扯谈讲古”,“西湖渔筏”的故事就在“讲古”中流传下来。从前城北有个张老大,以贩鱼为生,每天下午必到“处女泉”处听趣闻轶事。有一次路过湖滨小馆时,看见西湖深潭穴有条俗称“鱼虎”的鱼儿在翻腾,可惜没带捕鱼工具,又不谙水性,只好闷闷不乐前往“处女泉”听古。翌日大早,张老大到鱼市进货,鱼仓琳琅满目,要进购哪种鱼,心中无数。突想起昨天下午看到深潭穴中的大鱼,于是就选购那种鱼,岂料当天生意特别好。从此,张老大使每天到潭穴去观察鱼样,卖鱼都能获得厚利。发财后,张老大在家中设神牌,上书“西湖鱼穴神位”,上香供奉,祈求生意兴隆。因此,现在的“西湖渔筏”的景观,曾被游人认为是“西湖鱼穴”,也不无道理。话又说回来,有一天,张老大的鱼卖完了,离中午吃饭时间尚早,便又到潭穴看鱼样。奇怪!湖水至清无鱼,但见一颗宝珠褶褶发光。张老大回家后把此事告知邻居李老三,让李老三去潭穴取宝珠。李老三以摸石螺为生,深谙水性。他的老婆快生孩子了,家中连一粒米也没有,打算冒死取宝换钱给老婆做月子,在张老大的指引下,李老三舍命潜入深潭,终于摸到了穴洞尽头,把宝珠捞上来。两人决定把宝珠卖给古玩铺。古玩铺财主经营珠宝几十年,还没见过这般成色的,十分高兴。但他以为二人是不识宝,就说:“这是颗假珠,最多值五两银子。”李老三急说:“假珠?这是舍命从西湖‘鱼穴’摸出来的呀!”财主一听,又加价五两。李老三说不卖了,向财主要回宝珠,财主不还,三人吵嚷起来。这时恰好海阳知县出巡路过这里,张老大请父母官来评理。知县一看宝珠确是稀世之宝,问明来由,便对差役说:“把他们三人带回县衙!”到了县衙,知县升堂审问。知县先对财主说:“这宝珠是镇城之宝,你敢买?姑念你是生意人,不加处罚,回去!”财主走了。知县又对张老大说:“你教唆李老三偷了护城龙王的宝珠,全城百姓就要遭殃啦!你知罪吗?”张老大连忙求饶,知县罚张老大十两银子。知县又对李老三说:“念你是贫苦人,我给你五两银子,把宝珠送回原处,免使龙王发怒,潮人遭殃。”李老三磕头道谢。隔几天正好五月初五,知县传李老三到西湖,还请来府城众士绅旁听。知县对李老三说:“昨夜护城龙王托梦给我,说要用宝珠教仔戏水,但你老婆生孩子,你的手脚不干净,所以我用红花、仙草把宝珠洗涤净化,再用红缎封好,现在你就把它送回去吧!”李老三接过红缎包,把它咬在嘴里,转身跳下西湖,送回宝珠。刚爬上岸,知县立即喊差役把他绑住用乱棍打死,并扬言:“若不打死他,他明天还会再来偷,满城百姓还要遭殃。”其实,送回潭穴的是假宝珠,真宝珠已被知县藏在箱底了。过了一些日子,知县卸任带着宝珠要回家去。不料船到三河坝便遇上狂风大浪,全家都翻到江里喂鱼了,那颗宝珠到头来真的归还龙王爷。说也奇怪,自从有了“宝珠”后,西湖的鱼越捕越多,而且西湖鱼兼有溪鱼、池鱼之味美,“鲜而不腥”,故捕鱼者一齐涌到湖边来。那时,西湖湖面波平浪静,葱郁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湖里,片片渔筏出没于湖光山色中。渔人抛网捕鱼,满载而归后泊聚岸边,晾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欢乐,从虹桥横跨西湖,取其“飞渡如虹”之意。民国初年,军阀洪兆麟,人称“潮霸天”,把潮州人士募款修建的虹桥,改名为“洪桥”,霸占西湖公园为私有,定为“洪园”,还在芙蓉池中竖起他的石像。这些企图霸占西湖,独享美景的无耻行为,是为人民所不容许的,后来他的石像给人拆掉了。在涵碧楼东南面,新建的“湖心亭”是个六角三楹、外护雕栏的水中亭,有红色回栏曲桥可通向湖岸。湖滨原有仙人“脚迹”的大石已无踪影,但岸上重修建的涵碧楼却依然耸立。近代历史上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周恩来、周逸群等曾驻扎于此。据说1925年10月第一次东征时,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曾住在潮州,那时他以“左”派面目出现,时常早起来此,手捧中正剑,高声朗读孙中山总理遗嘱。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转战人粤,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领导人,9月23日进人潮州,至30日撤退,前后共七日,史称“潮州七日红”,楼前被称为英雄树的木棉据说已有400多年的树龄,现涵碧楼已列为潮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奇特的是,西湖的水位随着韩江的水位而涨降。

湘桥春涨,广济桥与湘桥春涨广济桥位于潮州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两岸,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铁”字旁加“生”字)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间(1842年)洪水,东墩生(“铁”字旁加“生”字)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生(“铁”字旁加“生”字)牛一只溜”。梁舟结合的格局,使广济桥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点:一、“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桥由东、西两段的24座桥墩和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结构奇特,同时,还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这在我国桥梁史上还是个孤例;二、“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即在桥墩上建筑起形式各异,用途各别的24座楼台亭阁,真可谓是重领联阁,济美联芳;三、“一里长桥一里市”,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所以,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由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所以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湘桥春涨”描绘在暮春三月桃花水汛,韩江水涨,河面增阔,十八梭船的涨落随潮水浮沉升降与桥东西墩连成一线,恰似长龙卧波活现。展望江面,但见韩水上游轻舟点点随波飞驰,中游东岸笔峰摇翠,下游凤凰的桃花盛开,景色迷人。这一番景致在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盛传海内外的“潮州八景”诗中,描绘得绝妙:“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冒,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云霄。”随着历史的变迁,广济桥几经修筑。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桁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1976年又一次进行扩建成现状。1988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潮州市政府正计划恢复广济桥原先风貌,努力把潮州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对这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陈飞烟并没有好奇心,不过好孬她也是潮州人,她就只能勉强记住一些,至少别让人一问三不知!其实她对这八景完全不知,她的所知完全是照书里搬出来的,依她之见,只要认识它们的名称和位置就行了,她又不是考古学家或历史学家。

“北阁佛灯!”陈飞烟望着不远处的楼阁边那盏竖着的石雕灯座,似乎在她的印象之中,从未曾见过它亮起的时候,但不知为什么,她居然看到了一团微弱的紫光环绕着它。

“咦?!”陈飞烟揉揉眼睛,再一次望去时却没看到异常,大概是因为光线的反射关系吧?!

开什么玩笑呀?!陈飞烟心中冒出这样一句话:“搞什么鬼?现在居然给我下雨来了?”

原本好好的晴天居然下起毛毛细雨,还有越下越大的趋势,烟雨中的韩江虽美,但她却没心情去看,大好的心情早被这场突如奇来的雨难淋跑了,如非有勉强能避雨的地方,她不骂人才怪哩!

仿佛知道她内心对上天的不敬,天发怒了,一声巨响伴随着耀眼的闪电划过天际,震撼天地山水之间,乌云也随着而来,雨点也开始大了。

“哇,这么大的雷电,站在这里被雷击到的机率有多大?”傻傻地,她脱口而出。

天际厚厚的乌云间,一道道闪电划空而过,雷声轰响,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只有一道道闪电划过天际时那一瞬间的光亮,似乎,大地已经屈服在乌云与雷电的淫威之下。

重建中的湘子桥,远处正在施工的北桥和韩江两岸的山,在那一瞬间的亮光中,呈现出与平时不同的美,在雨帘之中若隐若现,江水中倒映着闪电的影子,似昙花一现般的美幻。

陈飞烟尽量将自己的身子藏在阁楼的屋檐下,这种美可不是平时就能看到的,最主要的是得自己有“英勇就义”的伟大思想准备。开玩笑,现在有哪个不怕死的?敢在这雷电天气到城墙上来,大概只有她一个人吧?嘿,如果知道会下雨,她宁愿呆在家里看书睡觉,也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咦?!陈飞烟差一点以为自己英勇,哪知还有人比她勇敢多了!在远处接近尽头的城墙栏上,居然站着一个人?!

不会吧?想自杀呀?!她呆呆地想着。

突然,一道闪电伴着雷声平地而起:“轰——隆——隆——”,陈飞烟反应迅速地掩起耳朵,再向那边望去时,空无一人?!不会吧,自杀了还是被雷电击中了?

不一会儿,雷声渐渐远去,天也渐渐晴朗,雨点变小了,似乎刚才只是她的幻觉。是幻觉吗?陈飞烟拍拍头,也许真的是一时眼花了,试问谁会那么笨,在这么高的城墙也能自杀?要跳楼,在潮州市内很容易就能找到高楼大厦;要自杀也可以选择跳韩江呀,闭眼往下一跳,一了百了,找不找得到遗体,就看你的运气有多好了!

呃?自己哪时变得如此冷血了?

陈飞烟失笑了,在蒙蒙的细雨之中步下城墙,沿着长廊向北堤走去。行人几乎没有,只有偶尔经过的轿车及公交车,匆匆忙忙地呼啸而过,消失在烟雨之中。

不知为什么,她心头突然涌起一股奇怪的感觉。陈飞烟抬头仰望着那耸立在半山的所谓“佛灯”。北阁佛灯,这座看似平凡的石雕灯座,会如传说中那样的神奇吗?所谓的“佛灯”又是指什么呢?会是取义于“佛光普照”之意吗?这又与那尊玄天大帝有什么关系?还有城内方的那座九天玄女娘娘庙,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在鬼神传说之中,似乎很少有“玄天大帝”的存在,但“九天玄女娘娘”出现却很多,她是聚慈爱、安祥、智慧于一身的伟大女神,在有些小说之中,九天玄女的地位与玉皇大帝平等,主宰着天宫与宇内生命。

玄天大帝应该不是佛吧?这跟佛灯有什么关联呢?为什么佛灯会挂在这里?一向仙、佛都有明显的区分的哦。仙、佛同在一庙的机率几乎没看见,而且这里也供有关公神像。

陈飞烟呆呆地想着,却现不出头绪来。自小,她就对这些鬼神传说很喜欢,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她,至少她认为对此有大概的了解,可是令她气馁的是,“玄天大帝”似乎从来未曾看过,连听也没听说过。

“玄天大帝,不是我对您不敬哦,是我见识少哦!”陈飞烟在心里暗自祷告,然后溜了。嘿嘿,到了北堤旁就可以乘车回家了,她可不想在这呆站着,小心被人当成傻子!

蒙蒙的细雨之中,那耸立着的灯座周围突然呈现七彩光芒,一会儿就被一道黑雾所笼罩,在黑雾之中的七彩光芒越来越弱,不一会儿完全被逼入石雕灯中,黑雾占据了整座灯塔。天,越来越黑了!雨,也开始大了……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