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之珠明玉润》第八回 出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氏管家理财果然是一把好手,不多时就在正阳门内棋盘街上买了一个原名“瑞福庄”的布庄和一个原名“安元茶庄”的茶铺,两者的后台都是原义忠老亲王。

当今不仅待上皇至纯至孝,对义忠王和义诚王也是兄弟情深,特给两位哥哥及其眷属僚官求情,因此原太子一派虽伤筋动骨,毕竟还能苟延残喘。

即便这样,听到有人想买大商铺后还是有不少人主动来接触,张氏怕动静太大惹了上面的眼,只挑了两个一般的。

当然这个“一般”是相对于“绣锦楼”和“金妆斋”这种顶级首饰铺子而已,而且由于京都寸土寸金,只这两个中等店铺,就花了两万两白银,这还是东家急于脱手,自动降了价之后的。

至于田庄,京郊的田地早被占完,近期也没有想出手的卖家,张氏又不愿让黛玉觉得她敷衍了事,特特在张家口寻了两个相邻的庄子,一起买了,连成一片,足有一千多亩。皆是上等良田,还送了个小小养羊场。

虽地段偏远,然而马车两天也就到了,所以一万两拿下张氏很是自得,黛玉对她也是谢了又谢,直说婶子费心云云。

剩下的银票范姨娘又偷偷送了回去,只说让黛玉压箱,黛玉百般推辞不掉,只得收了。

明摆着黛玉在林家这几年,这些产业的利润都是要充入官中了,林游对此事也颇为看重。

他看到张氏买铺招人做账塞人,事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禁产生了一种以前是不是对张氏大材小用之感,毕竟林家的铺子都有积年忠心老管家负责,而张氏自己的嫁妆铺子不过是白纸坊一间小小胭脂铺。

等黛玉亲自改名“荣馨成”和“怡源茶庄”的铺子生意稳定之后,张氏便命黛玉云和每天辰时即来西厢房,因知道黛玉身子一直不壮实,云和又是个呆不住的,不过让她俩坐上一个时辰,只看张氏怎样管人处事而已,还要歇上半个时辰,再去韩师傅那里听课。

这日正是十六,凉爽宜人,月圆云清。黛玉亲自做了花笺,请张氏,金氏,云和来潇湘院品茶赏花。

“大晚上的赏什么花?”林云和人未至,声先到,她风风火火的进来,抬头看到院门上大大的“潇湘院”三个字,先撇了撇嘴,嘟囔道:“不过种了几竿竹子,就叫上潇湘院了。”心里却想,我也要给自己住的东厢房起个名字才好。

林黛玉早迎了出来,笑道:“是我院里的几株昙花,养了一两年,上月才长了花苞,我寻思若今晚不开,明晚必开的。恰好白掌柜送了几斤贡茶,特邀大家品茶待花开。”

说话时张氏金氏都来了,月季提着十锦屉盒,笑道:“我们太太不白吃大姑娘的茶,这是厨房的于婆子依着宫法做的点心,给大奶奶并姑娘们尝尝鲜。”

金氏也笑道:“难得大姑娘有此雅兴,我院里二乔开的正好,给大姑娘戴罢。”彩霞早端了一个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几朵折枝菊花,不过二乔,白松针两种。

黛玉面露感激,忙命紫鹃接了。黛玉知金氏最爱粉绣球之类艳菊,因了她守孝,金氏从不曾戴红着粉的进她院子。

林云和看其他人整的挺像那么回事,只自己两手空空的来了,哈哈笑道:“我可是空手来的,早听说姐姐这个大茶庄茶源极广的,雨鹮,还不快上了好茶来!”

雨鹮和雪雁,都是林黛玉贴身丫头,当时去荣国府只带了老实细心的雪雁,雨鹮留在扬州帮着管家婆子料理家务,是林海为黛玉培养的管家娘子。

这次雨鹮跟着来京,很快就管了黛玉的大帐小账,紫鹃退了一射之地,只负责针线衣裳,雪雁还是照管金银首饰。

只见两盆含苞待放的昙花摆在院中间。边上一张竹案,上面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一张小楠木桌子上四个官窑脱胎甜白盖碗,几个水晶盘里盛着葡萄西瓜等水果。雪雁早拿了几个小碟子,月季摆上各色点心。

东南角两个粗使丫鬟正扇着风炉煮茶。

连云和见了,也不禁大叹:“姐姐行事很是风雅啊!”

张氏黛玉云和都坐了,金氏不敢坐,只在旁招呼丫头们倒茶。

黛玉笑道:“这是暹罗国进贡的茶,我很喜欢这股子清香,婶子也尝尝。”

张氏抿了一口,笑道:“嗯,是有点轻,想来你常喝龙井,喜欢这个味儿。大奶奶别只站着,平日里立规矩罢了,今儿是你妹妹让咱们来赏花赏月赏秋,不可再拘那些俗礼,快坐下,也尝尝你妹子煮的好茶。”

黛玉云和也来拉她坐下,金氏才斜着身子坐了,仍时时准备站起张罗。

过了一会儿,文哥儿的奶娘来回:“文哥儿不肯睡觉,一心要找大奶奶。”

金氏正要起身,张氏笑道:“小孩子必是困了撒娇,你不必管。我也大半天没见孙子了,正好去瞅瞅。”

蔷薇月季忙撑起张氏,金氏等送至院外才回。

张氏一走,云和就跑到昙花边上瞧了又瞧,笑道:“我还没见过昙花呢,今晚真的会开嘛?会开嘛?”

黛玉拈了一粒葡萄入口,笑道:“这谁说得准,我看书上说常在戌时开的,先等等呗。”

到亥时初,那昙花还是没动静,黛玉先受不住了,强撑着道:“我跟这花没缘了,等不得了,要去睡了。”

一时皆散了不提。

第二日一早,紫鹃开门打洗脸水,不经意瞥见那两株昙花都谢了,围着骂了好大一通才作罢。

九月初三是林海去世两周年,因早定了在清虚观做九九八十一天的道场,黛玉需去观里跪经。观里已收拾出一个极清净的小院做住处。因黛玉身边只有王嬷嬷李嬷嬷紫鹃雪雁跟去,张氏又拨了四个健壮的婆子跟着,交代定要好好保护大姑娘。

初三一早,色色预备齐全。林游专请了一天假,带着林黛玉往山上去了。

林游等一天的法事结束,才家去。谁知还在半路,官道上奔来几匹快马,使者在马上大喊:“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众人忙避开。

等到了城门口,只见门楼上已挂起了白幡。

林游心里咯噔一声:难道是老圣人?

果是老圣人薨了。

文武百官及各诰命等皆入朝随班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和四品官员,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三月不得婚嫁。

老圣人年已七十,去年底的一场风寒到底露了怯,今年一年都是好一阵,歹一阵。这个月好容易精神上佳,早上还多喝了半碗粥,歇了个中觉,谁知下午竟没醒过来。

前朝后宫里哭声震天,李裕明心里对这位父皇没什么感情,不过随分从时,面上凄然而已。

老圣人一走,除了太后仍安住慈安宫,其他太妃有儿子的被接到王府奉养,没儿子的都搬到了慈宁宫,天天吃斋念佛度日。

因着瑞王才十二岁,瑞王府也没修好,他们母子就仍在咸福宫住着,这样一来,二人更是壁花中的壁花了,等闲不出咸福宫大门。

庄太妃命人在后殿西耳房辟了一间小佛堂,时不时就在里面呆上一天。

皇后的嫡子出世后,虽然没人通知,瑞王也不再去上课了,林扬自然也不用伴读了。

李裕明从文渊阁拿了几十卷诗集词集,什么《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东坡集》《漱玉词》,只要是听过名字的诗人词人,都没放过,足足装了两大箱,看架势是必要读成个诗仙诗魔的。

白云悠悠,时光荏苒。李裕明已长成了十五岁的翩翩少年。瑞王府终于建成。钦天监推算了三个吉日,四月十六,八月十八,十月廿四。

名义上王爷的婚事是需要圣人做主的,一者圣人是哥哥不是父亲,二来圣人正在前朝大战拳脚,整顿吏治,哪有精力管弟兄娶谁,只交给皇后办理。

因老圣人三年孝期去岁已过,众臣奏请大选妃嫔以期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

今春刚刚大选,宫里进了许多十五六岁花朵一般稚嫩美丽的新人,皇后忙着管理后宫,教养两个皇子,直到今天才召见了庄太妃一次,满是歉意地说明诸多不便,只好烦请太妃亲自决定儿媳妇人选了。同时表明八月十八宜婚嫁,干脆来个“双喜”,瑞王大婚和开府一起办了。

庄太妃在宫里安然过了二十多年,岂有不明白之理,不过应是而已。看来瑞王连派人监视的资格都没了。

婚期已定,儿媳妇还没有着落。庄太妃急得跟什么似的。

这日正是二月初二,林张氏递了牌子来探视庄太妃,太妃就谈及此事:“虽然婚期是急了些,因了就这一个儿子,我也不愿仓促定了。谁知前儿皇后娘娘才给我透了信,让我自行选儿媳妇,昨天凤藻宫就有人来说媒,竟要把她妹子许给瑞王。”

庄太妃面露不满,接着道:“区区一个从五品工部员外郎的庶女,都敢肖想王妃之位,看来上个月刚晋的两位昭仪还没让贵妃娘娘看清形势。”

林张氏的心已沉到了谷底,还是堆出满脸笑容,道:“可不是嘛!瑞王姿仪出众,又有诗书之才,整个京都的闺阁女儿还不任妹妹挑选!”

难为林张氏这么快就能想出瑞王有“诗书之才”这个优点来。

林张氏又说起这次的目的:“妹妹知道我的,因就云和一个姑娘,就纵的有些不成样子,听闻宫里要放一批人出去,就想请个知事的老嬷嬷,教导教导他们规矩礼仪的,免得过几年出了门子,让婆婆挑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