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之珠明玉润》第一回 读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裕明是一名马上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这日参加完毕业旅行,去学校宿舍收拾书本被褥,准备邮递回家,箱子底翻到了崭新的一套四大名著,还是大一刚入学时候买的,到现在序言还没翻开过,就拿了一本《红楼梦》看起来,哪想越读越喜,直看了半夜,才朦朦睡去。

第二天醒了也不梳洗也不吃饭,拿起书来接着看,直到下午饿的受不住了才去桌上找到一包方便面啃起来。晚上看到“见土仪颦卿思故里”这回,那林黛玉大家小姐的出身,失母接着丧父,又无兄弟,孤身寄居,现见了几件家乡土物,触物伤情不禁。

心里跟着惋惜起来:要是她还有个远房的亲戚就好了,哪怕她父亲临逝托几位老友旧仆的多照看照看,也不至于最后落得个绝粒焚稿的下场,想着想着,不觉又入梦了。

等醒来睁眼,发觉自己身上盖的不是学校统一发的蓝白条纹空调被,而是一幅红绫厚被子,周围也是古香古色的,原本粗糙结实的大手变成了白嫩嫩的小手,摸摸脸蛋和身上,也就是十来岁的样子。哇!缩小版啊!难道我也赶了一把流行,穿越了?

刚“咳咳”了两声,立马有一位穿遍身折枝小葵花的红裙小宫女又哭又笑得叫:“殿下醒了,殿下醒了,”急跑到床边,掖了掖被角,换了小声问道:“殿下可要喝水?”

殿下?这又是哪一出?难道我不是穿到红楼书里,而是穿到了别的朝代?

李裕明翻了翻眼皮,轻声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那小宫女拍了拍胸口,道:“殿下还问,您已经昏迷了三天了,现在刚戌时,”四处瞄了瞄,凑到李裕明耳边低语,“殿下胆子也太小了,前天不过….”

话还未完,只听一声轻喝:”青黛!”

小宫女立刻低头站好:“紫苏姐姐。”

一同穿红裙的宫女已走近,先行礼,温柔道:“王爷醒了,感觉怎么样?黄芩已经打发人去叫太医了。”

也不等李裕明回答,径自从身旁宫女手中端了一碗粥,笑道:“这是熬了几个时辰的红枣粥,王爷先尝几口垫下肚子。”

说着已经舀了一勺喂至嘴边。

李裕明只得张口吃了。

叫紫苏的大宫女大概是这宫里的小头,很有威严啊。

罢了,不管是穿到何朝何代,何地何时,先活下去是正经。主意一定,他也放下心来,吃饱喝足再说。

日子悠悠,李裕明穿来已三月有余。

他也大致弄清了自己所处。原来这具身子大名也叫李裕明,是皇帝-现在要叫上皇的第十六子。因为先太子秘闻上皇要废太子另立,不得已带兵逼宫,那十六皇子本就是个胆小的,加上患了伤寒,正是体虚身弱的时候,兵戎相斗之声还没听到,就晕死过去,连惊带吓的,没一会儿就呜呼哀哉了。醒来的李裕明内里已经换成了熬夜看书的大学生。

先太子现已封义忠王的二殿下和同胞弟义诚王四殿下已去守皇陵了。三殿下小时候不慎跌进荷塘里摔断了腿。五殿下六殿下都不到十岁就夭折了。七殿下在前几天的宫乱中被流箭刺中,当场身亡。八殿下也为了护卫上皇身受重伤,现还在慈安宫医治。轮到了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九皇子李裕晗。

李裕明今年只有十岁,比原身整整小了十二岁。托嘴碎八卦小能手青黛的福,加上原身些许记忆和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推断,李裕明的生母应该是咸福宫庄嫔娘娘的低等宫女,因缘承恩,一次就有了胎,可惜生产时难产,熬了两天两夜,挣命生下儿子,不到一月就去了。

这小皇子就给庄嫔养育,封了瑞王。

庄嫔入宫多年,也没有一儿半女的,平时对小裕明也算周到慈爱。只是不知是遗传自生母还是什么原因,十六殿下性子最是胆小懦弱,平时连老鼠都怕的。现身边有紫苏,黄芩,白芷,青黛四个宫女,天冬,麦冬两个小太监日常伺候。

这大学生李裕明本是个调皮异常的,家里又是独生,平时招猫逗狗,无所不为,只是刚刚穿来,不敢随意露了本性,仍是装成老实模样。只试着从跟养母多说了几句话,明个又给宫女们多露了几回笑脸等等小事着手,慢慢变得活泼起来。

这日李裕明突发奇想,要教廊前的红嘴鹦哥几首唐诗。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念了几遍,那鹦哥却理也不理,正要生气,青黛叽叽喳喳从门外进来,笑道:“王爷,您听说了没?前儿宁国公的孙子媳妇没了,好大的排场,八公送殡,四王都设了路祭。王孙公子去的不可枚数……”

这样那样讲了起来,李裕明听到“宁国公的孙子媳妇”一句时,眉毛一跳:看来还是穿到红楼了?后面的都没听进去。满心都在算计现在是到了书里哪回哪段,秦可卿刚出殡,应该是林如海病重将亡,贾琏带着林黛玉回扬州那段时间。

这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太上皇以身体为由,正式退位,新皇登基。圣人奉上皇为太上皇,奉生母周嫔为皇太后。其他妃嫔皆为太妃。

次日,大赦天下。并正式册封年仅三岁的长子为福王,皇后亲自抚养着,长女封嘉康公主,次女封嘉祥公主。夭折的皇子皇女亦一一追封亲王公主,不过按制执行,无甚可记。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当今将后宫也大肆封赏了一番,除了皇后外,旧时府邸已生了两位公主的吴侧妃封了贵妃。大皇子生母追封淑妃,周贵人是皇太后的娘家侄女,暂无所出。余者不过三四人,皆是昭仪。

皇太后见皇帝子息单薄,特赐了四名女官服侍。新皇对其中姓贾名元春者十分喜爱,常常留宿凤藻宫。月余即晋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这日辰时初,瑞王的伴读就来咸福宫给庄太妃请安。庄太妃忙命免礼,叫到近前笑道:“林扬来了,你表弟半夜里闹肚子,早上让张太医请了脉,刚喝完药,要歇歇,今儿就不去上学了,你进去陪陪他吧。”

这林伴读就是庄太妃堂姐的小儿子,平日跟他姨妈亲近熟稔的很,听闻此言丝毫不显意外,仍笑嘻嘻道:“太妃可要好好训斥紫苏几个,不知平日里都怎么伺候的,瑞王三天两头的不是肚子疼,就是腰疼腿疼的。”

说的众宫女太监想笑又不敢笑,憋得不行。紫苏黄芩几个宫女吃吃地道:“这还真是奴婢的不是了,奴婢们定要好好反思悔过,以后更好的服侍殿下。”

按规定这瑞王也要去文华殿读书的,他既不做官,又不治国的,那么勤快干什么?所以李裕明是今儿头疼,明儿腰疼,想出千百种法子逃学,一月不过去个三五天应景罢了。

林扬跟着紫苏进了后院西配殿,黄芩掀开东次间葱绿撒花软帘,皱着眉道:“林公子来了,快进来呗。我们殿下刚喝了药,正躺着呢!”

李裕明正挣扎着坐起身,杏子红绫厚被已落到腰间,额上勒着黑色卧兔抹额,桌边的大迎枕还未收走,还挺像那么回事。虚弱地开口:“皇兄赐了一盘西瓜,我没忍住,吃了几牙,半夜就拉肚子了,让表哥见笑了。”

林扬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算正月西瓜是个稀罕物,你也不至于吃到拉肚子吧,真个这么馋嘴了?”

说得李裕明更不好意思了。他本来就不愿意去做“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好了不行,歹了也不行的,正好晚上吃西瓜着了凉,乐得现成的理由旷课呢。

林扬见他脸都红了,也不好继续嘲笑,遂坐在床对面的椅子上给李裕明絮叨自己家的琐事:“我大哥昨天往苏州老家去了,为的处理一位远房堂叔的后事。我也能松快些时日。”

等等,姓林,老家苏州,堂叔,后事,难道是?

想到这,李裕明有些激动,他猛地抓住林扬的胳膊,急问:“你那远房堂叔叫什么?”

端茶来的青黛忙道:“殿下还不知道?林堂叔就是贤德妃的亲姑父啊。去岁冬天就身染重疾,听说是个能臣,连当今都问过几次病情的。”

“哦,”李裕明伸了个懒腰,故作淡定的道:“我好像也在哪听了一耳朵。”

李裕明的养母庄太妃娘家不显,没想到她堂姐能嫁到书香之族,看来林扬就是原书中所述“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里面的“堂族”了。

为什么林如海不从族里过继一个儿子呢?他明知道林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扶持,日子一定过得艰难的。难道是跟这“堂族”中人有什么前仇旧怨?

李裕明好奇问道:“这林堂叔既是远房亲戚,为什么还让大表哥巴巴的下江南?大表哥不是正在苦读,准备下场今年恩科的吗?”

“唉,殿下有所不知啊,”林扬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无奈道:“堂叔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女儿。”

林扬停住话头,转而夸起青黛来:“青黛姐姐煮茶的功力又长进了。”把个小姑娘喜得眉开眼笑的。

果然是有难言之隐啊。有什么办法让林妹妹不再进荣国府就好了,那贾府就是个龙潭虎穴,着实危险。

李裕明心里叹了口气:也就是白想想,自己现在的势力范围就是咸福宫西配殿,连庄太妃的宫女都不大支使得动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