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真实背后的谎言》第四章 过年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又是一年新春佳节,这是施老爷子离世后的第二个新年。上一年正逢施老爷子丧期,施家人便没怎么热闹。今年,他们还是打算全家人好好聚一聚。

为了回老家过年,除夕一大早,施大国和杨慧便带着蕾蕾踏上了回乡之路。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奔波,三人终于在午饭前赶到了家。施老太太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午饭,有红烧鲫鱼,百叶包肉,油豆腐塞肉和炒青菜,菜式还是那些菜式,却已经是老太太能拿出来的最像样的菜了。

不同于蕾蕾在家吃的10厘米左右的一整条的百叶包肉,奶奶家的做法是用一整张百叶裹上调过味的肉糜,用绳子捆扎好后放大锅里,倒上酱油、放上盐、糖等调味料煮上半个小时,吃的时候再切成大拇指长短的一段段,地地道道浓油赤酱的本帮特色。

施大国曾给蕾蕾解释过为什么乡下的百叶包肉要做成那样。

“因为过去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普遍都不好,家中收入少、人口多,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一碗百叶包肉做上十来条,吃的时候一人一条。能吃上百叶包肉的日子一般都是大日子,清明、冬至或者过年,而百叶包肉通畅也是作为祭祀的菜肴端上供桌的。每次家里的长辈一般煮三四条用于祭祀,供完之后再热一热就端上了餐桌,供全家人分享。所以,只能将一条百叶包肉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这样才能一人一筷子,人人都能吃到。”

蕾蕾无法想象那样艰苦的日子,但她觉得这种做法自有这种做法的好处,那就是汤汁的味道都渗透进了肉里,更入味了。蕾蕾最喜欢吃的就是奶奶家做的百叶包肉、肉面筋塞肉和油豆腐塞肉,她觉得那肉末里裹挟着一种特殊的香味,是乡下的味道,大自然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妈妈和外婆做不出来的。凭着味蕾的记忆,即使将奶奶家的菜和妈妈做的菜混在一处,她只要尝上这么一小口,立马就将它们区分出来。

三人匆匆饭毕,只见菜式还剩下一些百叶包肉和油豆腐塞肉。施老太太拿起较少的那碗百叶包肉倒入了油豆腐塞肉里。

“妈,你吃的太少了,我再给您添点饭,你把这百叶包肉吃了吧!剩下那些油豆腐塞肉晚上热一热还可以当一个菜。”杨慧一脸贤惠地伸出手去,想接过婆婆的碗去替她添饭。

“不用,不用,我已经吃得很饱了。”施老太太赶紧摆手拒绝道,“你们吃饱了没?赶了一上午的路一定很饿,要是没饱,再去添点饭。”

“我们也饱了。”杨慧赶紧说道,“我是看还剩下那么些菜,要是倒了怪浪费的。”

“怎么能倒呢?”施老太太笑着说,“这个是我给小宝留的。”

“您给他留什么呀?”杨慧困惑不解地说道,“他今天跟着他父母去姥姥家吃年夜饭,您还怕他没东西吃吗?”

“你知道什么,我孙子最爱吃我做的这些个,他总说他姥姥做的没我做的好吃。”施老太太笑眯眯地向杨慧解释着,一脸的得意和满足藏都藏不住。

“妈,您就知道您孙子爱吃什么,那您知道我们蕾蕾爱吃什么吗?”杨慧撇了撇嘴,有些不满婆婆的偏心。

“呵呵……”施老太太尴尬地笑了笑,转头问蕾蕾,“蕾蕾都喜欢吃什么菜呀?”

“我不挑食,什么都喜欢吃,奶奶做什么我吃什么。”蕾蕾极力表现出一副乖巧的模样。

“这样啊,蕾蕾可真懂事。”施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将那晚混合着百叶包肉和油豆腐塞肉的菜碗收进了碗橱里。

杨慧默默看着,一声不响。

因为施小国一家按惯例除夕夜都是去丈母娘家吃年夜饭的,所以家中只剩下施老太太和施大国一家。而他们四人的年夜饭极简单,几乎和中午的菜式差不多,除了红烧肉代替了百叶包肉和油豆腐塞肉,其它几个菜都一样。对于施大国来说年夜饭不是重头戏,随便吃点就行,重要的是年初一的那顿“团圆饭”,施老太太已经出嫁的三个女儿都会携家带口地一起回来团圆。

按理说,农村的习俗是出嫁的女儿在年初二这天回门,但由于春节假期只有三天,初二那天施大国就要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市区了,根本没时间招待他们,所以这一旧俗被现代生活给彻底改变了,直到多年后国家实行春节七天长假后,施家才再次恢复旧俗,在初二这天招待出嫁的女儿及其一家人,而且这一招待就要招待到假期结束,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女儿们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为止。

自从施大国工作之后,每年做“回门宴”、“团圆饭”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除夕这天的午饭刚一吃完,施大国就忙碌开了。他先是根据事先拟好的菜单,去到离家最近的集市上采办。等回到家中后,便开始洗涤和切配,期间施老太太的三个女儿,施大妹、施二妹和施小妹也会抽空来帮上一小会儿时间的忙。

转天天还蒙蒙亮,施大国就已经起身开始为家宴做准备。他这一折腾,把尚在睡梦中的杨慧和蕾蕾都闹醒了。

施老太太担心杨慧城里人干不惯粗活,看到她想帮着下地摘菜,就对她说:“地里粗活你干不来,把家里的地扫一扫吧!一会儿就要搭供桌了。”

杨慧听话地去扫地了。

没多久,施家的三个女儿也陆续到了。一到娘家,三人便围上围裙,戴上袖套开始帮着干起了活,洗菜的洗菜,剁馅的剁馅,包馄饨的包馄饨,包汤团的包汤团,因为需求量大,杨慧也一起加入了到了包馄饨和包汤团的大军中。

就在大家包馄饨和汤圆的间隙,三位女婿也骑着自行车,驮着各自的儿女们陆续到来。

因为家中场地有限,所有的活动主要是集中在施大国和施老太太的屋子里。这两间屋子都以南北为界在屋子中央用木板墙一分为二,做了隔间处理。施大国屋子朝南的部分是客堂间,过年时就是集中做家务的地方,在外边井口边洗完的菜,都会在这间屋子进行再加工,包馄饨、包汤团也在这里。等馄饨、汤团包好后,便会移师到隔壁施老太太屋子朝南的那一部分,那里有一个三眼的大灶,过年这段时间那里就是施大国的前沿阵地,他主要负责在那儿煎炒烹炸。包完馄饨和汤团后,腾出来的空地就会摆上祭祀祖先用的供桌,等完成祭祀仪式后,撤下所有供品,再摆上两张八仙桌,这里就成了家宴的主场地。

此时,馄饨和汤团已经包好,第一批下锅用来做供品的也已经出锅,被分别盛装在两只大瓷盘里;场地里则摆好了供桌,放上了鸡鸭鱼肉和各式果品点心,以及酒水和碗筷,香炉里的香也已袅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