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哥仨》第3章 第三者就该死吗?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道德的石头砸人,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也可能是比较愚蠢的一件事。因为,道德,仅仅是道德,面对错综复杂的感情和性,它只能隔岸观火。

几个月后,把自己打扮得人模狗样的千日混进了京城的一家报社。

他所做的报纸有个很学术的名字,叫《娱乐世界与精品购物研究》,全世界的报纸也叫不出这么别致的。领导有方,封面上“娱乐世界”四个字大象那么大,随后的就蚂蚁一般大,远远看去,这个报纸的娱乐性凸显,研究就忽略了,符合大众口味。前几年,京城报界有说法,说门户报纸是市场上最后一块蛋糕,大投资大产出,快砸钱就快分蛋糕。那时华尔街风险投资刚刚在网络市场上铩羽而归,资本大鳄舍骨寻肉,紧急杀个回马枪,又转向纸媒。领导申请改成日报,居然批下来,赶紧融资,圈了数百万美金,大肆招聘人马,政、经、社、娱一块都不落,与《京城晚报》《京城时报》《京城晨报》赤裸裸干上了。京城虽大,比那村子、城镇是要大很多,但从飞机上看下来,也是弹丸之地,密密麻麻人流穿梭,也就相当于一个大蚂蚁窝,四五六七八家开张没开张的日报竞争,做相同的新闻,未免惨烈了些。先是人才争夺,新报纸挖老报纸的墙脚,许以高职位高薪酬,有些个从业经验的,成了香饽饽。其他从网络媒体下岗的,也一窝蜂扎进来,成了生力军。经过一年多的拼杀,死的死了,活下来的各有活路:《京城晚报》依靠长期忠诚老读者屹立不倒,《京城晨报》立意改革创新获得生机,《京城时报》则专攻蓝领读者群,而《娱乐世界与精品购物研究》则获得白领人群的青睐。

好景不长,三年后,报业整顿,《娱乐世界与精品购物研究》被取消日报资质,重新打回娱乐时尚周报的原形。据内部消息,这可能也是报社之间竞争的结果。没有办法,只能大肆裁员,像千日这样的,算是幸运者,从社会记者转为狗仔队。原来,就在日报竞争的这几年,娱乐报纸也进行了几轮残酷的搏杀,最后留下《大明星》和《娱乐周报》两家幸存。《大明星》走八卦路线,以偷拍明星隐私迎合读者趣味,《娱乐周报》则走主流价值路线,以时尚和品质获得读者,各安其命。《娱乐世界与精品购物研究》现在吃回头草,夹在两者中间,也只能走中间路线,一面跟《大明星》竞争八卦隐私,一面跟《娱乐周报》竞争时尚内容,读者爱什么你就得有什么,胡子眉毛一把抓。

这天,娱乐编辑部在开选题会的时候,千日接到了一个读者电话。

“你是笔名叫千日的先生吗?”

“不,我是真名叫千日的记者。”

“哦,对不起,你这个名字太有个性了,我打死也没想到是真名——我是姚敏,找了你好几天,打这个电话是为了感谢你。前几天我在一个饭店大堂里等人,翻了翻你们报纸,正巧看到你写的那篇文章,当时我眼泪就出来了。我想一定要找到你,跟你说一声谢谢,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在声讨我,就你为我说了公道话,我真的感谢你。”姚敏说到最后,声音都哽咽了,这让千日觉得自己的那篇文章确实对她有触动。

大概是两周前,一块广告撤了,留了个天窗,主任老孟催促千日写一篇评论补上。千日是报社的快手,只要是写字的,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当时千日在网上找了找线索,发现轰轰烈烈的资深明星秦国强和姚敏的绯闻案里,多是对第三者姚敏的责骂,便写了篇《第三者就该死吗?》:

女人爱上一个男人,爱得早的能当上人家的老婆;爱得迟了,就只能当第三者。

姚敏的不幸是,她做了后者。更不幸的是,和她好的是口碑极佳的知名影星、有妇之夫秦国强,一个坏女人的帽子不可避免地戴在她头上。

最不幸的是,秦国强原来甜言蜜语的承诺全是泡沫,并且不承认认识姚敏,使得姚敏不得不抓住打官司这根救命稻草,试图讨回一点公道。

超不幸的还在后面:姚敏在这场较量悬殊、证据缺乏的官司中完全败北,因而我上面所说的事实,在法律上已成姚敏的谎言。

而我之所以还陈述以上的观点,仅仅是凭着一点直觉:假如秦国强真的不认识姚敏,姚敏有何能力导演一出这么逼真的闹剧?秦国强若是被诬陷,又怎么会一直处于守势?

而众多网络上的读者朋友也是凭着像我这样的直觉,才会痛斥姚敏为第三者,为破鞋,为破坏他人家庭的罪魁祸首,活该玩完了被人甩,活该狗急跳墙,活该走投无路,活该被万众唾弃,活该在中国的社会中消失。

我在这里并不提倡大家来做第三者,但我提请大家注意一点:婚外情也是一种感情,第三者也是人,姚敏也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女人,她还是有做人的尊严。

姚敏此次打官司,即便打赢了,也得不到什么赔偿。她仅仅想告诉人们:那个当初承诺我许多的人,是真的。

现在,官司输了,她已经没有可输的了。她还想再上诉,但也没什么可赢的了。

用道德的石头砸人,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也可能是比较愚蠢的一件事。因为,道德,仅仅是道德,面对错综复杂的感情和性,它只能隔岸观火。

那么,义愤填膺的朋友们,有必要像痛打落水狗一样痛打第三者么?我看不必了吧,如果你当她是个人,能不能给她一条活路?

朋友们,想想办法,救救姚敏,救救第三者!

报纸出来的当天,读者热线响个不停,很多读者热情洋溢地打来电话,痛斥文章观念反动。老孟不为所动,在她看来,这个社会用道德大棒来打人的比比皆是,真正将心比心的确实少之又少,她希望自己的报纸能有此作为。

可是后来电话一多,勾起老孟的政治觉悟,她就有点紧张了。其中有一个老太太,措辞非常严厉地警告:“你们这是诲淫诲盗,政治观念严重错误,你们领导是谁,有没有眼光,有没有觉悟?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拥护第三者,社会不是乱套了?告诉你,你们要是不道歉,我一个电话打到新闻出版署,信不信把你们封了?我是有背景的人!”这个恐吓把接电话的编务李静吓得够呛。于是老孟又总结一套陈词,来应付投诉平息情绪,就说我们报社已经认识到这个错误,已经给编辑千日记过让他反省了。

自己看不爽的人受到处罚,总是会带来一点快乐的。投诉者得了这一点快乐,基本上也就平息了。老孟警告说:“小千,道德是这个社会的马蜂窝,以后要悠着点,别乱捅。”千日道:“你自己不都看过稿子,还表扬了不是?”老孟道:“是呀,我看得是挺爽的呀,可是越爽的话就越有可能出事!——他妈的,看你的稿子总是让我失去政治觉悟!

接完电话,千日回到选题会,对老孟道:“我想去做个姚敏的深度采访。”

编辑张一百道:“这事该炒的都炒过了,现在过时了吧!”

“我觉得大多数报道浮光掠影,我想挖些深度的细节。”千日坚持道。

“先采访,不过要注意尺度!”老孟最后拍板,她倒不会打击记者的积极性。

报社原来是可以报销采访费用的。不过报销这种事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特别是像张一百这种胆大心黑的年轻人。大家一个月报销几百到千把块是正常的,但是张一百在报销上独辟蹊径,一出手就是好几千,每张发票都有出处,你根本找不出破绽。但是你要不是看每张发票,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是在抢钱。这就是张一百的智慧之处。财务处被张一百的智慧激怒了,取消了采访报销这一项。这可让张一百犯难了,采访的时候他总是在电话里问对方:你能不能找个喝免费茶的地方?

这也给所有的编辑一个考验。千日约姚敏在西三环见面,便到外研社院子里,里面的大槐树下有舒适的木桌和木凳,凉风拂拂,虽不至于幽静却也没什么人打扰,是个理想的免费采访地点。

千日看见一个有点像地下工作者的女同志走过来,穿着一身绿的薄纱衣裳,戴个墨镜,头上还戴个帽檐很长的鸭舌帽,四十来岁的样子。无疑是姚敏了。千日站起来打招呼,仔细一看,吃了一惊,鸭舌帽底下是一张蜡黄的浮肿的脸。

这怎么可能是一张第三者的脸?

在那瞬间,千日也明白了自己内心的小阴暗:想领略一下这个全国知名的第三者的风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