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归之梦》第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打死你这兔崽子,打死你这不孝的东西!”一声怒吼,从一栋红砖屋里传出了,在小山村的山谷里发出阵阵回音。

一个矫健的身影,像飞箭一样的从屋里蹿出来,身后紧跟着一只饭碗砸了出来。饶是他跑得快一些,那饭碗紧贴着脚跟砸在了地上,碎裂开来。散落在地上的不是饭菜,而是酒水。

“你怎么不听我仔细说啊,乱发脾气。”矫健的身影回头冲着屋里叫着。他就是这樟树脚村喝了洋墨水回来的留学生李放,也是铁铺乡全乡唯一一个到国外留了学回来的海归。

“我听你说,听你说个屁。老子花了那么多钱,供你到国外读了研究生回来,你舅舅给你在市委也找了一个好工作,你竟然说要回来养猪。你这不是在败家吗。啊!更是丢祖宗的脸吗!啊!”李放的父亲李国生气恼的叫骂着。

李放的母亲也在数落着:“你这孩子,怎么读书读傻了啊。放着官不去当,要回来养猪。这养猪,还要你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啊。”

“谁说读了大学不能回来养猪啊。现在国家正开始号召大学生回乡创业呢。有了高等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李放站在屋坪上据理力争着。

“混账,你这是在说混账话。你和他们一样吗,你是国外的名牌大学毕业回来的研究生。你舅舅都给你在市委找好了工作,还要你回来创业干什么。你这是在丢祖宗的脸。”李国生怒骂着,拿起了一只碗又要砸出来,被妻子和大儿子紧紧的拦着了。

李放的母亲劝说着:“别为了这死崽子气坏了身子,反正他要去市里上班。他要是不去,我也就没有老脸去见大家了。我这条老命也就不要了。”

“姆妈,你这哪里是在劝爹爹啊。你这是在火上浇油。”李放的嫂子罗芳茗无奈的提醒着。

“什么火上浇油啊。你弟弟这么不听话,要做丢祖宗脸面的事情,我哪里还有脸面活啊。气都会被他气死的。”李放的母亲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数落着。

“姆妈,我不会去市里上班。你们现在不听我说,过些日子我再给你们说。”李放执拗的说。

“你这个败家子,滚,滚出去。想养猪,你下辈子吧。这辈子,你想都不要想。”李国生气得脸色惨白的叫着。

“你走吧,别在这里气爹爹和姆妈了。想清楚了,你再回来。”李放的哥哥李全生气的叫着。

“快走吧,别在这里气你爹爹姆妈了。”邻居李国泰生气的说。

其他几个在他家玩的邻居,也都骂着李放,读书读傻了。放着官不去当,回来搞什么养猪场。那养猪,还要读什么书啊。谁都知道养。

李放就无奈的向淡淡的月色下的小路走去。知道自己现在是得离开家一段时间,不能呆在家里,让父母看了都气的想打他。

他一路来到了村子东边的一处山谷,坐在了斜坡上,看着淡淡的月光下杂草众生的宽阔的山谷,听着流过山谷的潺潺的溪流声,再看着宽阔的山谷前的那一个小型水库大的鱼塘明镜似的水面,想起了自己在出国留学时,就在这里设计了自己人生的蓝图。

那时,他大学毕业,看着还处在贫穷落后的家乡,他就想回来搞养殖业,想通过发展养殖业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对于自己的家乡,他清楚,要想脱贫致富,除了发展养殖业,是很难做到的。

家乡的土地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少。能完成国家的粮食收购任务,保证大家吃饭的量够了。这样,那些土地就不能种植其他的农业经济作物来脱贫致富,这是有教训在先。在他读大一时,有一家农业公司来这里搞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即由那公司先出成本费和种子给农户,让农户按照他们的要求,把经济作物种好后,由公司统一收购。这样,当时是选定了种白萝卜。结果是大家都觉得白萝卜好种,更觉得很轻松,不需要什么科学的种植,就不听人家公司专家的指导,种了一年的白萝卜,种出的都不符合人家的标准。

结果是,那公司没有来回收,大家辛辛苦苦种的白萝卜,都烂在了土里。导致大家钱没有赚到钱,粮食也没有种出粮食。第二年,打死都不搞什么经济作物了。

李放当时分析,自己的村子土地资源不足,是不适合搞经济作物来发家致富。更无法通过经济作物来发家致富。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搞一条龙的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模式,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脱贫致富。这主要是需要一个能人带领大家致富。

而他对搞养殖业很有信心,可以把村子里那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种植养猪吃的庄稼。搞原生态的养猪,不用添加了添加剂的饲料养猪。而猪粪可以作为种植庄稼的肥料,让庄稼长得更好。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还可以把那些山上的旱地给利用起来。搞种植养殖一体化。先把自己的村子致富起来后,再拓展到全乡。

只是,当时他的心性没有安定,即渴望能收到牛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又想回乡创业。

最终是,他收到了牛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把整个樟树脚村,都沸腾了。村支书、村长带头到他家里祝贺。并要大家都紧一紧裤腰带,每家每户给李放送上两百元贺礼,好给李放多凑一些钱去国外留学。全村两百来户人家,就凑了四万来块钱。

李放的父亲不愿意要,说自己负担得起,还是要乡亲们拿回去,知道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好。两百块钱,对大家不是小钱呢。只是大家都坚持要表示这份心,李放的父母就只好接下了。心里想着,以后谁家办酒宴了,再还人情礼呢。

李放就带着父母和乡亲们极度兴奋的心情,也带着自己更大的抱负出国留学深造。同时,他在出国留学时,也打定了主意,在毕业回国后,就回到山村来,搞养殖业。把还比较落后的家乡尽快的脱贫致富,不能看着家乡继续过着的贫穷日子。他认识到,家乡虽然贫穷落后,但是农业资源丰富,不是凭着一股勇气和意志就可能脱贫致富,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会对家乡的脱贫致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然后,四年的研究生,学的是贸易经济,他就兼修了畜牧养殖的专业知识,为回家乡发展养殖业做好准备。

这次毕业回国后,发现村子里有少许的人家,在外面打工赚了钱,回来起了楼房。大部分的乡亲日子虽然比以前好了一些,但是,还是捉襟见肘的。他就按照当初的想法,回家乡创业。

而他舅舅却通过关系,给他在市委找好了一份工作。他的学历和条件,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人才篮子需要的。全家人正高高兴兴的等着他风风光光的去市委报到呢。他却是一拖再拖,为的是找一个好时机,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说说。

没想到,他拖了十多天的时间,乡亲们也陆陆续续的来他家道贺,祝贺他留学归来,到市里去当大官,热热闹闹到了前两天,乡亲们才基本上没有谁来了。在父母和舅舅的催着下,选定了今晚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初心。只是,刚向父母说出自己想回家来创业,办养殖场,搞养殖业,父亲就当即叫骂起来。他想细说,父亲就抓起酒碗来砸他了。

饶是他从小就知道父亲的这臭脾气,会真的砸来的,早做好了准备,撒腿跑了出来。要不然,头肯定会被砸中的。

对于父亲这种激烈的反应,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然而,他要回家创业,还是需要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不同意,也算是捅破了一层窗纸。父母能听他细说,就更好,不能听他细说,他现在也是表明了自己的心思。然后,自己再和父母来周旋,一定要把回家创业的理想实现。

那么接下来,他知道,自己和父母的思想对决开始了。而要创业成功,是要尽量的做通父母的思想。哪怕是他们不支持,能做到不反对,甚至是不极力反对都行。

要不然,他明白,父母的思想没有做通,自己在村子里搞养殖业,是无法进行的。

父亲虽然不是村干部,但是村里的能人。凭着一身会识别药材的本事,靠采药,把日子过的是比较富足,也供他上完了大学。到了牛津大学,他是凭着优异的成绩,拿的奖学金完成了学业。家里供应的,就是来去的路费,不算少数,完全是靠父亲采药赚的钱供给的。

所以,村子里的乡亲,都对他父亲视为能人。甚至有什么小病小伤的,都找他父亲给治疗。

那么现在,他父亲的思想没有通,乡亲们也是会极力阻止他回乡搞创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