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海繁华》第二章 无心插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进台沪公司时,王一元向业务部丁经理提了一个请求,主动提出下到生产车间实习了半个月。按照公司惯例,每个新进的业务员都会有先到生产车间这样实训的经历,不过时间基本不会很长,一般都是在一个星期左右。丁经理也没有想到王一元要求下车间的时间这么长,觉得他这个想法有些特别,但联想到王一元曾经的工厂工作履历,他还是同意了。

车间的工作王一元比较熟悉,他觉得尽管行业不同,产品相异,正所谓千人千面,但其基本的生产运作,作业流程和管理方法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普遍性,还是有其相通之处。王一元甚至早就自拟好了实习计划,他准备将实习期分两段,先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分别熟悉印刷的的各种各样的生产设施设备及其大致的用途用法,如果允许,最好是能分别直接上机操作;然后接下的五天将是整个印刷生产流程的熟悉和融汇贯通,以及打样,设计制作,包装发货等辅助程序的了解熟悉。十五天时间的虽然说有点紧凑,很多东西都不可能很深入,甚至搞不好就只会是浮光掠影的接触到一些皮毛,但王一元还准备有另外的方式,就是尽量和车间的管理者和工人多接触,向他们学习,以王一元以往的经验,生产车间也是一个能人层出的地方,真正要学的东西基本都在那些所谓的师傅那里,不深入和他们打好交道就不会有第一手的真正的详细的收获,至少一些生产上的技巧窍门以及经验和教训等都会大打折扣。

生管肖云华领着王一元,先经过车间前台和发货区,然后是穿过一个厚重的大门,换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经过吹风吸尘和紫外线消毒,再经过一扇厚重的大门,最后才到达台沪公司真正的生产车间。

和大多数的台资企业一样,台沪公司生产车间实行严格的企业精益化管理和6s管理。6s管理起源日本,已经成为日本所有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台湾的企业也很推崇,并且很快依葫芦画瓢,引为己用。但在在王一元的想象中,作为制造行业的印刷厂,一些诸如纸屑的飞扬,机器的喧嚣以及混合着的胶水味油墨味的空气等等问题,应该都是难免存在的,但一进车间,眼前的所见所得却基本上颠覆了他的这种固有的印象,王一元当时的感受就是,这样的企业能做强做大并非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是工厂的整体环境。企业严谨的6s管理,精益化管理在这个车间每个角落里都能体现到,也能看得到。到了车间,只见洁净整齐的环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看过那些先进的机器和流水线,那些工人熟练的操作水平,作业现场井井有条的管理,完全能感觉到台沪公司的实力和能力。

其次是工厂的现场管理和效率。车间物品的摆放整洁有序,都是按照拿取时间最短的原则,所有的操作都是有严格的标准流程,不像印象中的印刷企业,印刷环境充满了随意性,典型的脏乱差。就连中午休息间隙,每个工人都会自觉把自己得区域整理得井然有序,保持洁净。车间操作者对质量控制很严格,所有的印品都要做专门的检查。肖云华说道,有一些活计客户要求很高,不允许有瑕疵,特别是药品和食品的说明书。

第三是作业流程和节点的规划布置,特别是在核心的印刷机操作间的设计。印刷厂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要想印出高质量的印品,印刷机所处的环境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车间良好的环境,整个车间做到了恒温和恒湿,车间里还安装了排风装置和加湿器,照明灯也是按照印刷机摆放的位置而做专门的设计。肖云华还告诉王一元道,印刷工随时随地进行整理、整顿和清扫,这是印刷操作工的基本工作之一,所以印刷机保养非常好,公司里有两台印刷机都已经超过十年了,由于机器保养好,机器就像新的一样,印品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

王一元对精益化管理和6s管理都不陌生,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和素养,自己原来在宁波的工厂就有亲身实践和推行。但要和现在的台沪公司比较,明显差距还是相当的大。所以王一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次难得的实践和学习中。

半个月下来,王一元对印刷厂的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对从设计,制版,印刷,装订,包装到物流的整个生产流程,都有了直接的印象和体验,基本掌握了与印刷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行业语言。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和比较,王一元认为这种差距主要还是体现在生产的管理者身上,特别是生产管理者的职业化素养很重要,企业老板的管理素养更重要。

最后的几天,他利用空余时间,结合自己在台沪公司工厂的所见所闻,和自己以前在宁波工厂的5s模式生产管理上的经验,就台沪公司车间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生产组织和协调安排的合理进行,以及生产流程的衔接性和车间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一个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的书面建议,私下里报告给了公司主管生产的孙玉泉经理和自己部门业务部的丁经理。

在当时,台资企业进入大陆投资建厂,出于谨慎考虑,一般都对大陆的国家政策,社会关系,公司治理甚至是风土人情等等会有专业的评估,即使这样,他们也还是觉得不够保险,同时也基本上会聘请一个投资所在地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担任公司经理,以帮助处理公司在大陆的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位经理,其职责和地位相对超然,但在公司内部却一般都不会赋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但这个孙玉泉经理却是个例外。这个六十多岁的,永远都衣冠整洁,头势清爽,黑白相间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什么时候都挺胸抬头,只是偶尔喜欢喝点小酒的老头,一来他就是本地光华村顾更浪人,二来他退休前是上海印刷二厂的生产副厂长,有丰富的印刷生产管理经验,加上他本人也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完全可以再干一段时间,于是公司就另外让他担纲了台沪公司生产管理的实职,职责权力相当于厂长。

孙经理对王一元在生产车间的实习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关注,觉得不过是又一个例行实习的而已,等他再三看过王一元的这份建议报告,觉得不仅写得很实际,也很有深度和相当的诚意,对王一元这个人也就另眼相看起来。他虽然主管的就是生产,却并没有避短,而是把报告直接呈给了公司总经理肖总。肖总也觉得报告非常不错,他龙飞凤舞的在报告第一页上批示了一句英文,very good。孙经理是一个懂得发掘,欣赏和惜才的老人,他觉得王一元在生产管理上可能是一个可造之才,甚至一度有把王一元弄到生产管理岗位的想法,但被肖总阻止了,当时肖总是这么说的,这个小王,看来还有两把刷子,他不是应聘业务吗?先让他去做做,要是实在不行了就回工厂,到时再做生管也不迟。当然,这些王一元都不可能知道。

孙经理对这个老板批示了的建议报告相当重视,他邀请了王一元,还召集了工厂的所有人员开了一个现场会议,针对报告中所提的建议和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细致分析,逐条对应进行检讨,在接下来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还特事特办,报请总经理同意,特别授予了王一元当月的公司生产之星,奖励了五百元。公司业务部丁经理被弄得下不来台,业务部的员工竟然被生产部门授予了最高奖励,这是没有先例的,他暗暗的想道,这算是怎么回事?没办法,他也只好就坡下驴,把王一元评选为当月的业务之星,不过奖金打了折扣,从五百元降为三百元。

俗话说,大企业做人,小企业做事。王一元也没想到结果会变成这样,原本写这份建议,除了一时手痒的因素,主要还是想对自己在工厂实习期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并且报告是私下送上去的,压根就没想到过会公开,他同时为了部门避嫌,也送给过丁经理一份。这样的结果,在月底星期六下午的业务会上宣布的时候,还是让王一元这个还没有做成一分钱生意的业务员被其他业务员逗弄得啼笑皆非。还好因为是初来乍到,大家对他也都没有什么恶意。当然,因为这份报告,王一元不仅得了实质性好处,获得了奖金捌佰元,同时也和生产部门的各色人等搞好了关系,更以这种阴差阳错的近乎笑话的方式,不经意中拉近了和其他业务员的距离,让原本就互为竞争者的这个团体无形中轻松的接纳了他,使王一元更快的融入了业务部这个大家庭,这些是王一元始料不及的,算是无心插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