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壁垒与秩序》第8章 受伤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那之后“争夺”“斗争”这些元素,伴随着他们的血脉一直延续,这一延续就续到了数百年之前的大航海时代,以自由贸易之名,本质上在当时的海洋上,商人既是商人又是海盗,有的还兼带着贩卖人口的生意,这帮人靠岸则西装革履的做生意,扬帆起航则撕掉文明化身野兽。烧杀抢掠几乎是无恶不作,人口买卖什么的也只是延续了祖上的传统品质,实属正常操作。

后来的殖民史也是人类史中想磨灭也无法磨灭掉的黑暗一页,殖民主义扩张到了世界各地,除了来不及完成殖民的东亚大陆,大多数被殖民地的原住民都被殖民者给屠杀掉了。

当然据说其中部分就是感染了旧大陆的病毒,但这种说法或许是真的,或许是那些殖民者的后代为祖上的恶劣行为进行的洗白,结果真相是如何的,或许并不重要,由谁掌握了话语权,说出来的那就是真相。

总之这些与之抗争的原住民,他们的人口就这么被人为的减少到了对殖民者不惧威胁的数量,这一事实是如何也不容争辩的。

这些都是对外部的“争夺”和“斗争”,或许有人认为这两个词的份量并不足以形容奴隶制文明和殖民统治的野蛮性,那么将其换成“掠夺”“战争”这样的词也没什么问题,总之这些对外的野蛮行径,本质上是因为过去生产力的底下与不平衡导致的。

说到底无论何种国籍无论何种肤色,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若是能躺着就吃饱喝足基本欲望都得到满足,那么应该是愿意当个好人,而不愿成为那种左手拿刀,右手拿枪的野蛮人的啊。

不过在这人类史上也有相对更为温和的一群人,采用的是治水耕农勤劳自给的生存方式。所以说对于那些行野蛮之事的人而言,也不是完全没有选择的,最终还是看是要选辛苦却无罪恶的生存方式,还是轻松自在却满身罪孽的生存方式了。

总而言之,抛开正义邪恶之类的立场去看事情,“争夺”“斗争”这两种行为,是一直存在的,这种行为在有强大外部威胁的时候,会成为一致对外的理由。而当外部的威胁不足以让内部的不同利益集团达成一致同仇敌忾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没错,结果就是发生内部的斗争!

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总是渴望着提升,总是渴望着掌控一切,却又会因为无法看清自己的局限而感到焦虑,但却并不会因为这种焦虑而停滞不前,总是抱有某种幻想。

这种无法被满足的欲望,圣经将其定义为贪欲,这种欲望催生强烈的感情,令人不由自主,让人沉迷于其中而不可自拔。

正如许多已经成为了霸权的大帝国,不知从何时开始,阿瑞肯尼亚帝国的内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各个已经形成了的利益集团,开始只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斗争,这种斗争却并不会增强国家实力,反而是令帝国陷入到了无尽的内耗中。

面对这种已经客观形成的情况,奥斯汀是有心转变的,而实际上除了奥斯汀·霍夫索尔,众多利益集团的精英们也非常清楚目前帝国所面对的情况,然而尽管大家都意识到了,却并没有能改变这种情况的强人出现,再加上这还只能算是隐性的问题,因此即便已经清楚认识到,人们却还是心怀侥幸。

众所周知,既得利益者是很少有能自我革新,放弃既得利益的,因为这是一个团体,团体的内部也富含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要想在没有外力施压的情况下进行革新与再整合,那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现状,即便是第一家族掌控的力量,实际上也很够呛,毕竟以奥斯汀在民众当中的声望来看,目前是还不足以让他为所欲为的推动帝国的改革,而他在过往各种活动运作中欠下的人情债,也捆绑着他的四肢,令他束手束脚。

其实奥斯汀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帝国历史上的多位总理,受到资本的干扰更加严重,一般若是人们想了解其执政理念,只要看看这人在竞选总理时收的都是谁的政治献金,就可以猜出一二了。

即便是帝国权利最大的人,有时候遭遇到一些事情,也不得不进行妥协,而奥斯汀虽然还很年轻,现年只有四十岁出头的年龄,却也明白政治上规则。他知道自己若是强硬的推行理想的政策,打破现有利益集团的恶性竞争,终止这种无意义的内耗,那么用不了几天,自己就会众叛亲离,最终落得一个被罢免的结果了……

奥斯汀心里非常明白,这次的事件,乍看是一场针对托马斯·安迪森的谋杀,但实际上那杀手又或者说是那杀手所代表的势力,事实上他们想杀死并非安迪森院子这个人,而是阿瑞肯尼亚帝国。

原本要是这事件并未在网络上形成像现在这样的讨论的话,奥斯汀是可以让网络安全局的人员对舆论进行疏导控制的,但这种事情现在已经办不到了,此时的网络舆论早已不受控制,尽管这边一直在试图控制,但敌方似乎也准备了各种后手,各种诡辩法的使用令帝国网络安全局这边的努力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状况下,帝国内部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是专注于这次事件的,但也有那种借题发挥的人,这些捣乱者中又分为“单纯无聊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这两种,总之这一情况是网络的延续。

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声音最大的那个,无疑是目前的在野党,虽然新党目前声望最高的领袖并未发表他的个人意见,但是许多新党的议员都已经是公开表明了对政府和总理的失望。

除了议员的发声,由新党一派所控制的媒体也接连发声,这些标榜着自由媒体的机构,实质上却受资本力量的控制,他们发出的声音更加犀利,也更是咄咄逼人,这些媒体的矛头直指总理奥斯汀·霍夫索尔,对其唯一的要求是立刻引咎辞职。

新党议员们的煽风点火,手中媒体的攻击姿态,这些行为说不是有组织的行为,怕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对此奥斯汀当然也明白,他很清楚自己当前的处境,一旦处理不好激起更大浪潮,就算自己不引咎辞职,对自己的罢免也难以避免,因为不止是新党,就连自由党的内部,对他的不信任度也在增加,虽然这种不信任目前还处于内部可化解的问题,但是……

“……在此,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各位公布,我们敬爱的学者,机械工程学、物理学以及神秘学的优秀导师,伟大的托马斯·安迪森院士,他于新历8年4月13日晚间10时10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安迪森院士的死讯终于是正式向外界进行通告了,奥斯汀此时的心情非常无奈,也非常郁闷。当然他有这样的理由,因为直到最后,他们也没能将凶手给抓住,甚至连对方是谁都没能查出来。

对奥斯汀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倒霉的日子,就任总理一职两年以来,他做了各种努力和牺牲,明明正在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接近,现在一切都毁了,两年的努力这下全部付诸东流,这结果实在是令奥斯汀难以咽下这口气,但是他却不得不接受,并且也做好了辞职的心理准备。

在宣读讣告的时候,奥斯汀有数次暂停,在那些暂停的时间里,奥斯汀大口大口吸气,这有点丢脸的样子原本是不应该出现的,但他没办法,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他本人或许就要因为气不顺而昏迷过去,那样的话或许就连第一家族乃至帝国的颜面都要丢掉了,所以相比之下,个人的颜面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奥斯汀自己所想的那样,得知政府竟然连这事件的凶手是何许人都没能弄清楚,帝国的公民激愤了,随后下议会通过了对奥斯汀·霍夫索尔的罢免,不仅是国民和在野党对其无能的执政怒火冲天,自由党内的激进派也因其一直以来的压制而反弹,总之最后奥斯汀·霍夫索尔屈辱的背着数口黑锅,就这么被赶下台了。

在本次事件中,除了奥斯汀·霍夫索尔,内阁的多名成员以及侦办案件的调查员及侦探们,这些人也承受了人民的怒火,到最后已经不是引咎辞职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政治生涯已然是毁灭,结果也只能是回老家卖红薯去了。

安迪森事件对帝国的冲击是巨大的,借着这次的事件,部分中下层的人民宣泄出了自己的不满。尽管在当下并未直接显现,但这一现象却引发了一种有趣的心理,那就是“破窗效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